顺应民心办好「三件事」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吸收网民对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意见建议作出重要指示,要总结这次活动的成功做法,走好新形势下的群众路线,善于通过互联网等各种渠道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更好倾听民声、尊重民意、顺应民心,把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作为基层干部,只有倾听群众最真实、最重要的声音,解好「三件事」,才能在群众中占得「一席地」。
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一些基层干部反映,去走访了,也调研了,群众都说没有需要办的事。对于这样的「抱怨」,表面上看是「没事一片大好」,但实际上是否存在「有事不肯说、不敢说、不愿说」的情况,根子上还是群众对你没感情,把你当外人。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要对群众有感情,真正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作为基层干部,凡事要多想一层,多问一句,多做一些,办好群众想办而没办的事,想到办到群众没想到的事,把群众当亲人,就能成为群众最亲的人。对于群众「不愿说」的顾虑,既要真心开门,真心诚意接受群众「剖析」,真正「打开天窗说亮话」,也要畅通渠道,让群众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反映各种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
群众利益无小事。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任职时,曾写过一篇《心无百姓莫为「官」》的文章:「『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集体『大事』的『细胞』,小的『细胞』健康,大的『肌体』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群众的感情最朴实、感受最实际,群众对党和政府工作的评价,往往就来源于一张身份证、一纸证明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将群众的每一件「小事」当作「大事」来办,才能「得民心者得天下」,获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与群众利益相关的小事有许多,解决起来肯定要区分轻重缓急。不同阶段可能有不同的「小事」,不同地方也有不同的「小事」,要增强问题意识,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民情民意,从群众最关心、最头疼的「小事」入手去解决问题,才能赢得群众的满意。
用心用情解决群众的困难事。在基层,经常能听到有人说做群众工作很难,特别是面对一些「不合理诉求」,实在是难以入手。但仔细观察,之所以出现这些所谓的「不合理诉求」,问题往往不在群众,而在做群众工作的干部。有的对文件规定、方针政策宣传解释不到位,导致群众不理解;有的是「历史遗留问题」所致,因为过去处理问题时规范性、透明度不够,干群关系形成了对立,激化了矛盾,故而总认为群众反映的都是「不合理诉求」;有的是因为除弊革新不及时,群众以前反映的问题是合理诉求,但因为政策几经调整,现在变得难以解决,反而成了「不合理诉求」……说到底,还是因为一些制度不是很健全,一些做法不是很合适,一些想法不是很周全。对此,要把解决这些难事作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催化剂」,倒逼转型,真正把难事变好事,把弱势转优势。
(作者单位:中共常州市武进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朱瑾
作者 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