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管党责任筑牢执政根基

作者
作者
创新技术提升深入项目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必须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泰州市认真贯彻落实这一要求,从严从实抓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不断筑牢党执政大厦的地基。

一、聚焦党建主业,创新工作理念,让管党职责明起来

职责明,才能站位准。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把「一把手」作为管党治党的关键,通过创新理念、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有效推动了党组织书记回归本真、落实本职,真正将党建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

强化「抓好党建是最大职责」理念,变「软管理」为「硬压力」。针对一些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不上心、不得劲等倾向,通过明晰「八个一」基本职责,即每年初向上级党组织递交一份党建工作承诺书,每月召开一次党建例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建工作务虚研讨会,每年召集一场以上党建工作推进会,每年牵头领办一个党建创新项目,每年明确一批党建工作联系点,每年至少上一堂大党课,每年终组织开展一次党建工作述职评议活动,有力促使「一把手」把从严治党责任承担好、落实好。

强化「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理念,变「软导向」为「硬约束」。坚持看党组织书记业绩首先看管党业绩,通过科学设置考评体系、积极创新考评方式、强化考评结果运用等手段,着力形成抓党建「有为才有位、缺位必失位」的鲜明导向。近年来,先后有 5 名明显不胜任的党组织「一把手」被调离岗位,8 名「一把手」接受党建工作专项诫勉谈话,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效应。

强化「抓好党建是最大投入」理念,变「软任务」为「硬杠子」。牢牢把握党建工作内涵,坚持虚功实做、虚事实干,推动党建工作出效益、出活力。投入更多时间,专门出台《领导班子蹲点基层和领导干部重点课题调研制度》,要求各级党组织书记经常深入到基层一线听民声、察党情、解难题。投入更多精力,通过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等形式,把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同规划、同推进。投入更多资金,以每年实施基层党建「十件实事」为抓手,全市先后投入 4.27 亿元,用于村部等各类阵地建设,为推动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实施能人战略,建强过硬队伍,让管党力量强起来

坚持把打造「能人型」基层干部队伍,作为从严管党治党的重中之重,通过合理调配资源、强化教育培训、狠抓激励保障等一系列举措,为党执政大厦的「地基」植入了「钢筋」。

坚持「人才往基层走」,激活「一池春水」。着眼于建强建优农村基层发展「带头人」,近年来,已连续从市、市(区)两级机关选派了 3 批 350 名机关干部到村 3 年全脱产担任村支书;选派了 110 名乡镇「退二线」干部转岗担任村支书;选派了 107 名技术人员到经济发展特色村担任「科技副职」。2014 年 9 月,又专门出台了《关于实施退役士兵村官培养工程的意见》,每年拿出 100 个名额,选拔一批思想素质较好、能力水平较高的退役士兵到村任职,为基层注入了强劲动力。

坚持「资源往基层倾」,催生「一股干劲」。紧扣提升基层干部发展能力,推动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向基层聚集。围绕「解放思想再发力、科学发展当先锋」主题,大力实施了「远程教育千名村官大学生培养计划」,至目前已开办 4 期远程教育大专学历班,培训本土村干部 1800 多人。采取市、市(区)、乡镇三级联动方式,以「大学生村官创业学院」为依托,每年举办一次村干部「培训周」,常态化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上党课」等活动,推动全市 1025 名大学生村官、10898 名村干部更新思想观念、增强民本意识、提升能力素质。

坚持「政策往基层斜」,提振「一种热情」。为有效激发农村干部扎根基层、服务发展的热情,创造性地推出了「进班子」、「提职级」、「变身份」举措,让年龄轻、有潜力的村党组织书记进入乡镇领导班子;运用「职务与职级并行」办法,让工作年限长、实绩突出的村党组织书记享受副乡镇级待遇;专门拿出专项事业编制,让踏实肯干、本镇冒尖的村党组织书记享受科员级工资生活待遇,有效调动了创业富民的积极性。

三、规范行为准则,强化问责问效,让管党举措硬起来

「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我市紧扣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契机,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规章,并强化制度执行,真正将从严管党要求落到实处。

规范履职行为,亮规矩、定准绳。着眼于规范农村基层干部履职行为,突出鲜明问题导向,专门出台「十要十不要」行为准则,即政令要畅通,不要欺上瞒下搞变通;为政要清廉,不要与民争利饱私囊;处事要公正,不要亲疏好恶凭感觉;管理要民主,不要简单粗暴一言堂;村务要公开,不要形式主义走过场;三资要管好,不要损公肥私违民意;生活要俭朴,不要奢侈浪费摆阔气;班子要团结,不要拉帮结派搞圈子;工作要勤奋,不要忘记职责图清闲;防线要守牢,不要混淆是非忘荣辱。同时采取专项督查、随机暗访等形式,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强化党性考核,动真格、传压力。专门出台党员党性年度考核制度,做到对象全员覆盖,包括预备党员、无职党员等,不让一个党员「游离」于党性教育管理体系之外。标准具体量化,考核内容涵盖 6 大项 20 个子项,并分别赋以一定的分值。方式民主公开,按照党性分析自评、党性分析互评、党性考核结果公示三个步骤有序推进。处置动真碰硬,对考核优秀的及时进行表彰奖励;对基本合格的,加强学习整改;对不合格的,由党支部进行诫勉谈话,并落实人员帮带,限期整改。

严格党内生活,出出汗、排排毒。出台《严格党内组织生活的若干规定》,建立会前「准开」制度,对议题不明确、征求意见不充分等准备工作不到位的,坚决不匆忙开会;建立会中「介入」制度,上级党组织派人现场观摩,对生活会民主质量重点把关,坚决不让敷衍了事的匆忙过关;建立会后督查制度,对生活会提出的问题和意见,由相关责任人提出整改措施,一段时间后开展「回头看」,坚决不让整改不落实的匆忙收场,真正使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成为红脸、出汗、排毒,提升党性、净化自我的有力武器。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仔细审视近年来我市的一系列探索实践,我们感到,要想真正筑牢党的执政根基,形成大抓基层、夯实基础的良好格局,必须突出严字当头,扛起管党责任,始终坚持好这样几点:

扛起管党责任,筑牢执政根基,必须严明管党职责。党建工作责任制,是确保党建工作常抓不懈、取得实效的有力保证。我市以理念创新为先导,通过着力强化抓好党建是最大职责、最大政绩、最大投入的意识,并辅之以一系列的「硬着子」,促进各级党组织尤其是「一把手」认认真真管,实实在在严,把从严治党的要求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落实到位。

扛起管党责任,筑牢执政根基,必须建强骨干力量。党员干部工作生活在群众中间,只有自身素质优良、能力过硬,才能带动一方兴旺、促进一方发展。我市探索推行的选派机关干部、遴选退役士兵到基层任职,强化基层干部能力培训,以及「进班子」、「提职级」、「变身份」等一系列举措,其目的就在于为基层「强筋健骨」,发挥党员干部的粘合剂、向心力作用。

扛起管党责任,筑牢执政根基,必须坚持制度发力。从严管党治党,须有刚性约束、强制推动。我市通过出台基层干部「十要十不要」行为准则、党员党性年度考核以及《严格党内组织生活的若干规定》等制度规定,全方位架起「高压线」,全天候开启「探照灯」,有效促进了干部有所为、有所不为,一心一意抓转型、心无旁鹜促发展。


作者 刘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