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县域基层治理 促进人民幸福安康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邳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事业根植于人民之中,深入开展「争当『三问』公仆、争做『四有』典型」主题实践,自觉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实现基层治理由「单向管理」向「共同治理」转变,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确保我们的事业守得住根、铸得起魂、凝得住心。
坚持党建引领,筑牢城市治理的红色堡垒。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我们把解决群众身边「关键小事」作为着力点,构建「红色物业」体系,有效破解基层治理难点,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建强基层组织,打造红色队伍。加强市级物业行业党委建设,成立物业企业党支部 19 家,小区党支部 121 家,楼栋党小组 367 个。推进社区党组织和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业委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培养吸纳 76 名物业企业、业委会党员担任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红色物业」覆盖小区 345 家,小区党建应建尽建率达 100%。发挥党员作用,激发红色动能。推广「党员中心户」「党员联户」,引导小区党员亮身份、树形象,让群众看得到党员、找得到组织。挑选具有较高威信、较好群众基础和较强管理能力的党员担任楼道长,引导党员业主带头成立志愿服务队,积极参加「红色驿站」「四点半课堂」等便民活动,推动党员服务群众零距离。开展共建活动,凝聚红色力量。健全公共事务公示制度,组建「红色议事会」,形成「大家事大家办、困难事商量办、商定事坚决办」的协商议事模式。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小区公共资产、物业管理等突出问题,引导群众参与开展专项巡查整治,共清理移交物业用房、社区用房、养老用房近 12 万平方米,收回小区配套幼儿园 62 个。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小区、文明楼栋等创建评比,形成文明创建的共建效应。加强制度建设,构筑红色保障。建立社区党总支领导下的小区党支部、物业服务企业党支部和业主委员会「三方联动」机制,政法、民政、住建等部门组建党员专家团,为小区物业管理提供业务指导。对 70 家住宅小区物业开展服务质量考核,设立物业「红黄黑榜」,实行末位淘汰制,20 多个小区获评徐州市级以上示范物业项目和宜居示范居住区,银河湾小区获评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省级示范点。
盘活公共空间,释放乡村治理的综合效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实现乡村善治的有效途径。我们以深化公共空间治理为突破口,探索实施数字赋能图码管控新路径,促进集体经济增收和社会公平正义,让乡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数字化梳理,摸清资源家底。绘制一张清单,建立「码、库、图、资源」一体化治理清单,对村集体土地、四旁地和空闲地等集体资源登记赋码、摸清底数。制定一个标准,出台《邳州市数字赋能公共空间治理实施意见》,明确治理范围和工作制度。建立一个平台,开发农村资源管理平台,推动所有镇村完成测绘成图,实现集体资源「一张图」管理,全市梳理出可利用集体土地资源 24.27 万亩。法治化清理,彰显公平正义。对不合规合同分别进行劝导收回、协议收回和依法收回,全市摸排出非法侵占集体资源 3950 宗、低价发包合同 2100 份。落实农村产权交易规定,所有赋码地块全部比对核查后公示,所有合同在平台公开规范发包,所有账目及治理增收使用情况及时在村内公开,让群众感受到全过程、全方位的公平正义。系统化处理,加快强村富民。统筹清理资源和流转土地,因地制宜采用资源发包、资产租赁、发展村办企业等途径,加快把低效闲置的资源资产变成资本资金,462 个涉农村居平均增收 12.6 万元。利用增收资金、零散地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新建了一批绿地广场、节点游园、景观小品、公厕路灯等公共设施,有效提升便民服务功能和农村人居环境。常态化治理,健全长效机制。发挥「马扎议事」、村民议事堂作用,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参与村级事务,监督治理工作依法依规开展;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丰富文化生活,维护公序良俗。广大群众自治意识、法治意识、德治意识进一步提升,形成了公私界限分明、干群责任明晰、基层治理规范、集体经济壮大、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善治格局。
强化协同联动,激活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人民群众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的新需求、新期待,对基层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我们持续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形成全时段、全方位、全要素的全域治理格局。搭建「民声通」。整合书记市长信箱、书记市长网上直通车、12345 政府服务热线、政风行风热线,建立统一的「民声通」平台,实现上一个平台、解万家诉求,畅通了党委政府听民声、释民惑、解民忧、汇民智的渠道,为民服务更加智能高效。织密「微网格」。按照 50-100 户为基数,对原有网格进行细分,全市共成立微网格 5262 个,由粗放的「走街串巷」转变为精准的「入网联户」,提升基层治理的精度准度。设立「网格服务公示牌」、发放「便民联系卡」、开发「我当网格员」小程序,全市 1342 个志愿服务组织、67 万名志愿者常态化活跃在志愿服务一线。深化「大巡防」。组建「巡防联盟」,吸纳小区物业、医院、学校及金融网点等 602 家单位的党员志愿者、保安等,构建党全面领导下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让「铁脚板」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步路。实施「积分制」。出台《关于在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中实施积分制的指导意见》,实施积分管理、星级评定等鼓励激励机制,对群众参与公共空间治理、人居环境整治、关爱困难群众、化解信访矛盾等 8 个方面进行量化打分,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构建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办好为民实事,擦亮群众生活的幸福成色。我们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提升群众幸福生活质感。抓好民生之「急」。加大医疗资源储备供应,强化医疗救治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建强农村区域性医疗中心,完善市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15 分钟医保服务圈」,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分别晋级三甲综合医院、三甲中医医院。抓好民生之「难」。落实城乡低保、社会救助、慈善公益、社会福利等托底保障,着力构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常态化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大提升」专项行动,四套班子成员每周至少到包挂镇街走访 1 次,镇街干部每周至少到包挂村(社区)走访 3 次,村(社区)「两委」人员每天走访入户,推动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化解、诉求在一线解决,兜紧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抓好民生之「愁」。聚焦「一老一小」,新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 2 家,建成省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47 家、标准养老社区 149 个,邳州市养心居养老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五级养老机构。强化集团化办学,近年来年均增加学位 1.1 万个,12 所公办高中全部三星级以上,其中四星级 6 所。抓好民生之「盼」。以产业带动就业,扶持城乡自主创业,优先保障和扩大就业,完善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推动共同富裕,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作者系中共邳州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苏胜利
作者 曹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