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县域文化产业发展机遇

随着文化强省建设的前进步伐,随着扬州「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世界名城」形象的凸显,邗江正面临着文化产业的难得发展机遇。邗江具有丰厚历史文化资源和一定文化产业基础,先后被授予「中国毛绒玩具礼品之都」、「中国古筝之乡」、「中国民间特色文化之乡(琴筝)」。扬州(邗江)文化创意产业园被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五亭龙国际玩具礼品城等 6 家企业(单位、园区)列为扬州市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在新形势下,邗江正努力探索县(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新路,不断优化产业布局,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区域经济进一步转型。
聚焦园区 三级提升
园区是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推进器。我区探索形成「三级提升」的梯队发展模式,分层次、分内容培育发展优质小微文化企业、中等规模科技文化创意企业、大型文化体验项目。
打造小微企业一站式孵化平台。以政府运作和企业运营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多个「卫星式」文化创意产业孵化中心,主要吸纳创意会展、互联网服务、规划设计、广告策划、影视艺术等一批优质小微文化产业和企业,通过打造财税减免优惠、特殊人才奖励、信息支持等方面的一站式小微企业服务平台,实现从初创企业的孵化成长到规模化发展。几年来,各孵化中心相继引入企业累计达 50 多家,注册资金共计 8000 多万元,年营业收入过亿元。其中邗江文化创意产业孵化中心因其优质的服务和出色的孵化功能获得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下一步,还将引入专业风投机构入驻,采取「招商 + 孵化 + 创投」的新型运作模式,力争培植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种子企业。
打造具有集聚效应的科技文化创意服务发展平台。充分利用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扬州智谷邗江文化创意产业园)龙头效应,推进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双轮齐转,重点引进科技文化创意产业的「办公室、实验室、工作室」经济,发展软件信息服务、工业研发、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高端服务业,开发多媒体设计、移动增值服务应用和交互式数字艺术等产品,发展动漫制作、科研实训和企划咨询等产业。2010 年以来,入园企业数达到 63 家,企业总注册资本 5.6 亿元,从业人员近 3000 人。江苏笛莎公主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入园三年来,实现产值从 3000 万元到 3 亿元的飞跃(年均增长 300%)。投资均在 10 亿元以上的联创国际软件园、南京朗坤软件地下城市管网数字化控制项目、4G 新邮通信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影视文化产业园。将甘泉影视文化产业园作为大型文化体验项目承载地,努力打造成集影视制作、文化旅游、互动体验等为一体的综合体。首批入园项目江苏(甘泉)影视服务外包基地,先后吸引了《大清盐商》等近 10 部影视剧组进驻拍摄,一批演艺明星工作室随剧组入驻基地。具有「扬州八怪」概念的「翔园」项目,融合了明清徽派、浙派、扬派几大建筑特色,下一步将挖掘「扬州八怪」及其他民俗文化资源,力争打造成「4A」级旅游区及江苏省文博馆。投资 50 亿元的东方演艺文化扬州基地已成功签约。另外,随着文化创意营地、外包服务站、物流中心建设的不断推进,甘泉影视文化产业园区承载力将大大提升。
产业融合 结构优化
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有利于促进产业创新,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进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相融合。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区域民俗文化资源,发展人文体验、休闲创意、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门类的文化旅游产业,针对文化旅游产品的结构性短板开展专题招商。重点开发建设一批以现代科技做支撑,集观光、互动、体验功能于一体的文化主题公园,打造一台能体现时代特色、展示扬州独特文化魅力的实景演出,以填补扬州文化旅游「月光经济」空白。
推进文化创意与传统产业相融合。结合区域内古琴古筝、毛绒玩具、工艺美术等传统行业优势,加强创意研发和设计,注入文化元素,借力文化旅游和各类交流培训平台,实现品牌认同和附加值的提升。打造动漫产业孵化器,力争提升玩具产品附加值 20% 以上。工艺美术集团先后建成扬州工艺美术馆、中国剪纸博物馆、中国玉器博物馆、扬州工艺美术大楼。扬州玉文化创意产业园预计今年底建成投入运营。此外,凭借即将打造成功的「中国雕版印刷文化产业园」这一平台,吸纳国内更多优秀的「非遗」项目入驻,打造「非遗」产业集群。
推进文化创意与科技产业相融合。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城的优势,建立科技创意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探索产业化发展路径,加强「政、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中国三维成像科技产业园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随着中科院扬州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和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平台孵化效应不断彰显,以及汊河大学科技城、联创软件园等科技综合体建设的不断推进,区域内科技文化创意产业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市场导向 政策保障
通过推进有效文化资源和市场的无缝对接,实现文化市场、金融资本、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等优质要素深度整合,提升服务水平,创优发展环境,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科学规划,有序发展。初步形成了「1234」发展格局,即一个重点(扬州(邗江)文化创意产业园)、两大亮点(北部甘泉影视传媒和演艺娱乐文化;南部瓜洲古镇、古街、古渡、古诗词文化)、三类基地(影视、演艺旅游基地;玩具、动漫产业基地;工艺美术品、琴筝展销基地)、四大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服务业、文化旅游业、传统工艺美术业)发展格局。打破行政划分的壁垒,探索建立专业文化产业经营公司;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氛围营造,加强规划对接、功能配套,促进文化艺术集聚化发展、规模化发展、专业化发展。
项目带动,市场推进。始终将大项目带动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抓手,招引、规划、建设一批牵动全局、影响长远、带动性强、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突出品牌意识,创建品牌文化产品、文化企业和品牌服务工程,积极开发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并形成品牌链,提高区域文化企业的竞争力和综合影响力。建立更加有效的创意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积极探索适应区域发展需要的人才培训管理模式,探索以「创意资本」为主的新的分配激励机制。同时,探索建立人才引进的弹性机制,注重创新创意智慧的引进和产业转化。
产业引导,政策保障。重点在工商、财税、金融、人才等方面给予文化产业政策支持。对于重大文化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努力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洼地」。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对接,引进一批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公司和文化产业发展投资类基金,全力帮助解决中小型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通过股权运营上市融资,扶持江苏笛莎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等具有上市潜力的文化企业做大做强。
(作者系中共扬州市邗江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刘卫东
作者 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