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大战

飞人大战 苏炳添创历史
百米短跑是对人类极限极具代表性的挑战。
电动计时诞生于 1968 年墨西哥城奥运会,美国的海因斯创造了第一个电动计时男子百米世界纪录:9 秒 95。中国头三个电计时全国纪录创造者为现任中国田径队短跑教练袁国强,他在 1978-1982 年间,先后跑出 10 秒 61、10 秒 53 和 10 秒 52。
峥嵘岁月,沧海桑田,数代中国田径运动员苦苦追逐,渐渐亮出举世瞩目的中国速度,跨入世界强者的行列。
2015 年 8 月 22 日到 30 日,北京「鸟巢」为世界田径搭起一座最新舞台。
8 月 16 日,在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基地,中国田径队全体成员身披战袍,接受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出征动员。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杜兆才的话语掷地有声:「男子 4×100 米接力,我们和世界高水平之间确实有差距,牙买加、美国实力很强,但我们要有勇气,敢于挑战他们。日本队可以在奥运会上拿到铜牌,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追求!」
历史不会忘记。2009 年初秋,柏林世锦赛,中国田径队取得了参赛历史的第二佳绩,女子马拉松还拿了金牌。上任不到半年的杜兆才没有庆功,而是在住地开会。他说:「我们老是靠竞走、马拉松、投掷,能行吗?短、跨、跳影响更大,还有亚运会、全运会呢,这应该是奥运战略的重要部分。」
有人提出,由于人种、训练、投入方面的原因,中国短跑离世界水平太远,够参赛资格的人本来就少,基本是跑过预赛就完事。但接力的参赛队少,晋级机会多,一支接力队至少要有 6 人储备,这就能大大增加短跑人才群体的厚度。
短跑项目「以接力带单项」的发展战略被确定下来,将男子 100 米和 4×100 米接力列为潜在突破点,以全国 130 多个田径单项后备人才基地和 12 支常设国少队为依托。短跑与接力集训队从北京体育大学调回训练局,由多名教练分头带训调整为由广东田径队总教练袁国强执教,张培萌单项训练仍由清华大学教授李庆负责。
百米大战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为了更快追赶世界脚步,袁国强带领队员苏炳添大胆改革,积极采用新技术:压腿更快,鞭打动作更大,强调频率与节奏,起跑脚由右改左,突破原先第三步老不顺的顽疾。队里有部录像机,小伙子又自费买了平板电脑,每堂重点课都有人帮着录像,一跑下场,师徒俩就紧盯视屏,指指点点,用广东话嘀咕一阵。苏炳添在训练中从不聊天,对每个动作质量,每组练习效果,都追求极致与完美。功夫不负有心人,进入 2015 年,他基本做到了蹬离起跑器时能够全部发上力,弥补了起跑反应不突出的不足。他的最快反应时间为 0.142 秒,在短跑选手中比较靠后,这也证明他不喜欢「押枪」,离 0.09 秒反应的「死亡线」有很大余度,可以确保安全。
2015 年 5 月 30 日,苏炳添在美国尤金跑出 9 秒 99,创造了黄种人冲破这一「天堑」的历史。中外专家公认,苏炳添 1 米 72 的个头在进 10 秒「俱乐部」里排倒数,能成为当今世界全程步频和前 30 米最快者之一,与他注意听枪跑和起跑发力足直接有关。
为了确保状态,田径管理中心请全国接力的前八名来京集训,配合国家队做两次高强度的模拟比赛。第一场,7 月 18 日在北大,全队成绩 38 秒 58;第二场 8 月 1 日在人大,苏炳添患感冒 5 天,坚持要跑。从全队 38 秒 61 的成绩看,两次非正式比赛达到了单项强度的预期目标。
岩浆在地壳下默默奔涌,一旦突破爆发,势不可当。
8 月 22 日晚,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百米预赛。苏炳添计划以 10 秒 05 的成绩确保晋级,结果跑出 10 秒 03,列小组第二,进入半决赛。
「把半决赛当决赛跑!」23 日晚 19 时 10 分,苏炳添让「外星人」博尔特在前 80 米跟着他跑。他以 9 秒 99 的成绩进入决赛,多么扬眉吐气的奇观!小伙子自己也乐了:「今天头一次让博尔特来追我,最后我就差了一点点。」
袁国强在现场解释说,苏炳添是在开玩笑,博尔特有把握进决赛,不愿太费体力。
袁国强非常满意弟子的表现,在尤金跑出 9 秒 99 是顺风每秒 1.5 米,这次是逆风 0.5 米,正负每秒 2 米的风速对最高跑速每秒 11 米的人来讲,作用不言而喻。黄种人短跑的先天条件不如黑人,以中国运动员现有实力,闯进 10 秒确实不那么好跑。这种比赛是一瞬间的事,一个好成绩的出现要有多种因素凑在一起,恰逢好状态加出色临场发挥还不够,现场气氛、对手状态、天气情况、风速风向与分组运气等,每一环节都要做好,不能出现闪失。
袁国强夸赞道:「如果平时训练水平 100 分,多数人到大比赛能表现出八九十分。苏炳添训练是 100 分,临场表现是 120 分!我带了他 10 年,太清楚了。他非常用心,对每个动作每个细节都爱琢磨,想好怎么用力才更完美。」
中国田径队总教练冯树勇更是赞不绝口:「半决赛没人能拿出自己本赛季最高水平,更不用说运动生涯最佳成绩了,但苏炳添做到了。」
苏炳添当然更振奋:「这个 9 秒 99 对我非常有意义,第一是在「鸟巢」跑出来,第二是在很多高手面前跑出来,第三是在顶风下跑出来。」
决战时刻
半决赛局势难分难解。除 6 人战绩好于 9 秒 99 晋级外,3 位跑 9 秒 99 者最后只能以千分之一秒来决定位次,苏炳添与法国选手维考特都是 9 秒 987,又不在一个组,于是携手晋级。世界顶级大赛出现了罕见的 9 人决赛,好在「鸟巢」有 9 条跑道。
23 日晚 21 时 15 分,百米飞人决战开演。
起跑线一字排开,牙买加博尔特、前世界纪录保持者鲍威尔;美国四员大将悉数出马:加特林、盖伊、布罗梅尔、罗杰斯;短跑强国法国、加拿大各一人。这些黑人兄弟如同一堵墙,而苏炳添成「万绿丛中一点红」,个小而醒目。世界顶级百米大战中,第一次有一名亚洲的黄种人站上决赛赛道。
现场 8 万人在忘情地唿喊和助威。苏炳添平静、放松,冲着电视镜头摆手微笑。苏炳添安全跑了下来,大部时间里,黄色闪电与黑色闪电并驾齐驱,最终,5 人在 9 秒 99 以内,4 人在 10 秒 00 开外。苏炳添 10 秒 06,名列第九。
请听他与相关人士的评价 ──
苏炳添:「因为我是代表中国田径很多前辈来的,他们当了我的垫步,才有了今天的苏炳添。半决赛我是当做决赛去拼的,9 秒 99 目前是我非常高的水平了,比完后体力下降非常快。决赛起跑前,我就一个想法,不要抢跑,一定要安全跑下来,不管是不是最后一名。决赛前面还不错,途中还是力不从心,发不出力。当然最后成绩还不错。」
袁国强:「决赛中苏炳添是起跑反应最慢的一个,看来,他是累了,兴奋度不如半决赛,状态不是最好。另外,半决赛到决赛只有两个小时,他过混合区时记者采访又多了点,休息很晚。因为史无前例,国人振奋,我也不便出面干预,如果这个决赛放在第二天就好了。当然,这个成绩是他职业生涯第四个好成绩,能在这种场合下跑出来,很出色,我很满意。」
冯树勇:「这种比赛,我们千万不能用一个人一生的最好成绩来要求。」
苏炳添成功了。在那个狂欢之夜,记者记录引用最多的是苏炳添那几段充满辩证法的感言:「我很累,但是很开心,人生留下了很好的回忆。我是地地道道的宅男,但目前正是我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我会把全部注意力放在训练和比赛上,顶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做好自己。单项下个目标是明年里约奥运会,现在还没有制订详细的备战计划,如果在里约能再破 9 秒 99,就算很好完成任务了。如果既突破 9 秒 99,又闯进决赛,那就太高兴啦!」
4×100 米接力 红色旋风震世界
8 月 28 日晚,北京国际会议中心 915 房间。
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再次召集接力赛准备会。窗外的「鸟巢」被灯光照得玲珑剔透,里边不时传来喝彩欢唿声,平添了大战前的激情。
已经不需要动员了,现在需要的是再次提醒冲出战壕后的制胜点。
袁国强一一部署从准备活动到踏上跑道的相关细节,检查服装、号码布、跑道贴条。他特别强调要注意看清伙伴的脚,判断速度与位置,适时启动,及时预调自己步态,要敢跑,把动作做出来,保持好手势高度和角度,手掌伸开,减少晃动,棒要握紧……
接力与单项有所不同,除了单兵能力与绝对速度,更看团队交接棒技术的娴熟与完美。30 年前一次大战,法国队无一人进入百米单项决赛,却拿下接力金牌。这个项目,团结就是力量,默契就有速度!
中国接力队建于 2010 年,最多时每周要练四五次,世锦赛前每周二和星期五下午专门练习在 10 米预跑区与 20 米接力区内交接棒。现在,全队成员实力都有增长,第二棒谢震业和第四棒张培萌的状态比去年好,新秀莫有雪这个前年的少年世锦赛百米冠军显出少见的成熟。会上没再研究成绩指标,大家决心早定,进决赛,进前六!
突破后的欢唿雀跃。
连续几年冬训,接力队都在温暖如春的美国佛罗里达州 IMG 基地训练,有幸得到美国名教头的现场指点。他们没有牙买加和美国大牌的实力,只能从交接棒迅疾默契娴熟方面去抠,但要在每秒 10 米多的高速跑进中,在短短 20 米的交接棒区顺利完成交接,这门细活,没有千锤百炼便无从谈起。光张培萌的预跑点今年就调了两次,前后挪动了 4 个脚掌,整整 1 米。训练中,「你大胆跑,我一定跟上」等鼓励言辞此起彼伏。
为把个性不同、籍贯不同、方言不同、教练不同的几个「国宝」捏成一个拳头,团队吃饭、就寝、训练、学习、娱乐都在一起,形容为「亲如一家」毫不为过。天长日久,彼此间性格、特点、习惯一目了然,不默契都不行。
本次的出征阵容,北京张培萌、广东苏炳添、浙江谢震业早已确定,第一棒人选却让人纠结。仁川亚运会创造 37 秒 99 亚洲纪录的第一棒福建的陈时伟本来最被看好,虽然百米单项并不出众,但听枪反应快,弯道技术好,交棒时「整个人像扑上去一般」,当年是袁国强提议定下了他,可惜久伤未愈。从全国调到北京集训的好手中,广东莫有雪、湖北吴智强等几人各有千秋,难以取舍。队里让几员小将分头与二棒的谢震业反复演练交接棒,通过录像与系列科研手段来严格甄别。世锦赛前的两次模拟赛,年仅 19 岁的广东莫有雪脱颖而出,担当起头棒重任。为保险起见,接力队上报名单中,陈时伟、吴智强被列为替补。
8 月 29 日 12 时 20 分,世锦赛男子 4×100 米接力预赛。
中国队抽在第八道,战绩为 37 秒 92,打破去年亚运会中国队所创 37 秒 99 的亚洲纪录。在世界接力史上,这个速度位列第九。其间,在第一和第二棒交接处三层看台观战的袁国强见莫有雪冲劲十足,没怎么被老美落下,可他伸手两次,谢震业却没反应。急得袁国强高声大吼:「接,接」,瞬间甚至还有一种从三层跳下去解决问题的幻觉。原来,现场观众加油助威声太大,谢震业根本听不见,好在他在接力区的最后 3 米处伸出了手。「手伸晚了,但速度未减」,袁国强暗暗庆幸,抹了把冷汗。
决赛抽签结果随即公布,中国队第九道!这道最为不利,全程没有参照物,更要命的是离观众席太近。
冯树勇赶紧解释,抽签是完全随机的。规则规定,只有预赛小组前两名的队才有资格抽取 4-7 的中间道次,中国队的成绩排列第四,但因为是小组第三,只能抽边道。袁国强也很镇静,反复强调第九道弯道半径大,还可以跑出自己节奏,只字未提不利之处。
决赛准备活动在外场进行。中国队所在的西北角,栏杆上平展一面五星红旗。该检录了,不知谁大喊一声:「请冯主任讲讲。」冯树勇走上去,将队员、管理人员、医务科研人员的手紧紧拽在一起。他亮开嗓门,只说了一句话:「决赛现场声音还要大,九道离看台更近,所以,交棒的人一定要大喊『给』,接棒人一定要把动作做出来。即使没有听到,10 米线也一定要伸手!」
田径场上,男子 4×100 米接力是魅力无穷的项目,它充满激情,如闪电,似铁流。
出场式别致而动人,中国队排在首位,4 个小伙步出彩门,在交叉的两面国旗背衬下,做了个夸张的造型,个个气场十足,信心满满。这组镜头被现场观众与电视摄像捕捉到,中国人在这场举世瞩目的速度大战中扬眉吐气的时刻就要到了。
21 时 10 分,莫有雪、谢震业、苏炳添、张培萌个个跑疯了,交接棒天衣无缝,一道红色闪电在继牙买加和美国队之后第三个掠过终点!
美国队跑出接棒区被判犯规,中国队横空出世,站上了第二层领奖台。「鸟巢」的「五线谱」此刻完成了一曲气势磅礴的《英雄交响曲》。
终点正对面的二层看台上,短跑队领队邹振先与袁国强紧紧拥抱,任凭泪水长流,「汗水与心血没有白流!」邹振先赶紧掏出手机,将杜兆才上午 9 时发来的微信递到袁国强面前:「预祝你们创造新历史!」他解释道:「一天都不敢拿出来,就怕给你增加压力。」
担任电视转播现场解说的刘翔在直播间禁不住高喊:「完美配合,团队制胜,历史会永远记住你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我们证明了自己,这就是中国速度!」
全场 8 万人起立,为恰逢 26 岁生日的苏炳添齐唱《生日快乐之歌》,山唿海啸,震耳欲聋,让正披国旗绕场的苏炳添与他的队友沉醉与动情。苏炳添饱含热泪说:「这是我这辈子最值得回忆的一天!」
中国男子接力队。
记者招待会上,获取前三名的牙买加、中国、加拿大选手并排就坐。本次北京之行又捞三金的博尔特对中国队不吝溢美之词:「中国队表现得非常出色。他们每次都有进步,我对中国队今天的成绩不感到意外。他们应该拿到这枚奖牌,这对他们的国家一定是一个伟大的胜利。所以,我必须对他们说一声恭喜。」
世界级的高速度曾经是中国人萦绕不去又遥不可及的梦。「鸟巢」见证了中国速度在这一领域轨迹的极点。苏炳添在 3 个月前写给《新体育》的那句话真好:「让我们一起追逐中国速度!」
作者 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