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已起步,不会停下

迄今为止唯一赢得无舵雪橇冬奥会三连冠的选手,便是来自德国的乔治·汉克尔。1992 年,他在自己参加的第二届冬奥会上,将上一届获得的男子个人赛铜牌升级成了金牌,并在 1994 年的利勒哈默尔和 1998 年的长野,都复制了这一成就。
2015 年末,奥地利名城因斯布鲁克的伊格尔斯小镇举行了一场无舵雪橇青少年世界杯分站赛。不是高级别赛事,没有明星亮相,少有国际媒体报道。不过,远在北京的华奥星空却发出了一则新闻。原因很简单却很重要:国际无舵雪橇赛场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人。
2015 年 8 月底,中国无舵雪橇队成立,意味着这项已有 100 多年历史的运动在中国不再是一处空白。此前,全国各地体校选送了 100 多位 15 至 019 岁的青少年参加选拔,最终敲定了 5 女 6 男 11 人。陕西青少年体校有两名练投掷的 15 岁女孩入选,这成了体校的一大喜事。两位原本还在为进入省队而努力的小女孩一下子成了国字号选手,也非常开心。12 月中旬,这两位女孩儿与另外三名队友—起,成为第一批亮相国际赛场的中国无舵雪橇运动员。15 岁的胡慧兰在几位队友相继因技术失误未能完赛之时,写下了中国该项目的第一个国际比赛成绩:青少年世界杯分站赛女子少年组第 43 名。1200 多米的赛道,两轮极速滑降,她赢了 9 位外国选手,两轮相加的总成绩比第一名慢了 3.9 秒。赛会统计数据显示,她滑降的平均时速接近 105 公里,而胡慧兰从零开始的训练才仅仅进行了 7 个星期。
无舵雪橇以及它的「近亲」有舵雪橇和钢架雪车,虽都是刚刚被引入中国,但很多中国人早已通过电视熟悉了它们。标准雪橇赛道造价昂贵,全世界也只有 17 处,12 条在欧洲,德国最多,拥有 4 条。亚洲仅有一条,位于举办过 1998 年冬奥会的长野。因此,每年的世界杯雪车、雪橇系列赛事,在亚洲只有一站。
得天独厚的设施条件帮助德国人在无舵雪橇上拥有统治性的优势,1964 年冬奥会首次设立这个项目,西德、东德、德国联队以及后来的德国队,加起来卷走了总共 44 枚金牌中的 31 枚。迄今唯一赢得无舵雪橇冬奥会三连冠的选手,便是来自德国的乔治·汉克尔。1992 年,他第二次参加冬奥会上,将上一届获得的男子个人赛铜牌升级成金牌。随后两届冬奥会,1994 年在利勒哈默尔,1998 年在长野,他都复制了这—成就。
也许因为雪橇水平高、参与者众且赛道多,德国人还「发明」了一项与雪橇很像的趣味运动:炒锅竞速赛(Wok Racing)。参赛者坐在一只特大号炒菜锅里,沿雪橇赛道滑降,看谁用时最少。比赛 2003 年首次举办,并在电视中播出,结果大受欢迎,于是,每年一度,在德国的 4 条赛道和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的赛道举行,还被冠以「世界锦标赛」的名号。汉克尔是这项比赛的热衷者,冬奥三连冠的能力自然难有人及。汉克尔从 2004 年开始参赛,至今 12 届,拿了 9 届冠军、3 届亚军。其间,有两届冠军被音乐人乔伊·基利所得。基利也非凡人,他是一位超级体育达人,在超长距离马拉松、大铁三、汽车越野拉力赛等多项国际比赛中,都有过上佳成绩。
最近的一届炒锅竞速赛 2015 年 3 月举行,地点就在胡慧兰写下中国无舵雪橇第一个国际比赛成绩的那条赛道。这次比赛赢了汉克尔的是另一位无舵雪橇国际顶级明星、意大利人阿明·佐格勒。从 1998 年的长野到 2014 年的索契,他在冬奥会无舵雪橇男子个人赛上斩获 2 金 1 银 3 铜,是冬奥史上第一位连续六届在同一项目都夺得奖牌的运动员。
无舵雪橇滑降过程中的最高时速能达到 150 公里左右,这让该项运动也伴随着风险。冬奥史上最惨痛的一起悲剧便发生在这个项目中。2010 年温哥华冬奥会开幕式之前的几个小时,格鲁吉亚选手库马里塔什维利在惠斯勒雪橇中心训练,他高速滑行,在一个急弯处突然被甩出赛道,头部撞上了旁边的钢柱。尽管被紧急送医,但抢救无效,不幸身亡,年仅 21 岁。当晚的冬奥会开幕式,特意为库马塔什维利降了半旗。格鲁吉亚代表团入场时,带着黑纱和黑色围巾。为哀悼队友,格鲁吉亚雪橇队退出了那届冬奥会。此后,赛道设计的安全性以及运动员的防护被更加强化。
如今,中国人踏入了这项充满挑战的勇敢者运动。既已起步,就不会停下。
作者 罗宏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