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不能花的烦恼

作者
作者

传闻已久的「财政公平政策」,似乎终于找到了打板子的对象。根据法国《队报》的报道,由于亏损幅度超出了欧足联「财政公平政策」的限制,以曼城、巴黎圣日耳曼为代表的诸多「土豪」俱乐部,即将受到罚款 6000 万欧元、减少欧冠报名人数、限制转会预算等一系列处罚。

所谓「财政公平政策」,核心内容就是一句话:量入为出。根据欧足联目前的要求,一家俱乐部在赛季中的亏损额度不能超过 4500 万欧元,未来该项指标还会进一步下调至 3000 万欧元。也就是说,只要俱乐部出现支出远远大于收入的情况,哪怕支出会由俱乐部背后的雄厚资本买单,还是会因为违反规则而受到严厉制裁。

欧足联之所以出台这样的规定,主要是顾忌到近年来大量海外资本涌入欧洲足坛所产生的后果。一方面,依靠各国富豪们挥舞的支票簿,球员身价乃至年薪数字被推高到匪夷所思的程度。但另一方面,俱乐部创收能力远远跟不上挥霍的速度,进而出现了普遍性的严重亏损。

以整体创收能力最强的英超为例,过去 10 年里,英超冠军在曼联、切尔西和曼城这三家俱乐部之间流转。从 2012—13 赛季的财政报表来看,曼联的总收入高达 3.63 亿英镑,即便是这种世界顶级的创收能力,仍然无法改变俱乐部赛季亏损 900 万英镑的结果。同一个赛季中,切尔西的亏损金额高达 5600 万英镑,比这个数字更吓人的,是俱乐部的负债总额达到了 9.58 亿英镑。至于英超新科冠军曼城,上赛季的球员工资总支出为冠绝联赛的 2.33 亿英镑,由此导致俱乐部的亏损达到 5400 万英镑。

此类入不敷出的情况并非仅仅出现在豪门。上赛季排名垫底告别英超的女王公园巡游者,其财政数据要比竞技成绩更加不堪:俱乐部整个赛季的收入为 6100 万英镑,但球员工资支出高达 7800 万英镑,相当于收入的 128%。再加上其它方面的支出,俱乐部单赛季亏损 6500 万英镑,负债更是高达 1.77 亿英镑。

面对如此糟糕的财政数据,欧足联认为只有实施强行限制支出的「财政公平政策」,才能避免危机伴随着泡沫继续膨胀。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欧足联显然借鉴了大洋彼岸 NBA 联盟的做法。在 NBA 中,早就通过劳资谈判建立起「工资帽」和「奢侈税」制度,即将工资支出上限与球队平均收入按照一定比例挂钩。一旦突破标准,球队必须为此向联盟缴纳额外的费用,超出越多缴纳比例也越高。以本赛季的情况来看,布鲁克林网队除了需要向球员支付 1.03 亿美元以外,还由于工资总额超过了 7174 万美元这条「奢侈税」征收线,必须向联盟额外缴纳 8719 万美元。

来自美国同行的强势作风应该让欧足联受到了启发,进而以「财政公平政策」的方式来限制俱乐部支出。但在这个问题上,NBA 与欧洲足坛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NBA 的金钱流动主要发生在球队与球员之间,工资成为最重要的一项支出。但在足球圈内,除了球员工资之外,转会费也是豪门俱乐部的重要支出项目。因此,在对豪门支出进行严格限制的背景下,非但会降低球员工资的整体水平,也可能减少中小俱乐部的转会收入。

比如,在过去几年里,趁着海外资本在转会市场上一掷千金的好行市,波尔图就赚了个盘满钵满。如果将转会市场上的收入减去支出,这家葡萄牙俱乐部过去 3 年的转会净收入分别是 910 万欧元、7719 万欧元和 4930 万欧元。在高价出售成名球员的同时,波尔图不断从其它俱乐部发掘具有潜力的新秀,将其培养成熟之后继续套现,由此在俱乐部内部形成了良性循环,也在整个市场上打造出可以令多方获益的人才供给产业链。

由此看来,NBA 凭借选秀制度,以近乎零成本网罗全世界人才,可以不必考虑维持产业链运作的成本。但在欧足联这边,却必须提防「财政公平政策」造成殃及无辜的后果。


作者 方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