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与物的变化

作者
作者

【摘要】金融的本质是对于价值起到聚拢的作用,使经济体拥有循环创造的能力,只有货币的发行,回拢与物价的调节才能形成循环金融体系,从而从根源上防止金融危机的出现。商品使用价值的存在有时间的限制,伴随商品价值存在的货币,发行也应当有时间的限制,使货币的发行与回拢形成循环运行体系。

【关键词】钱币 钱与物变化的基本原理 货币量的变换 税收 物价的变化 货币的量化 货币发行的形式 消费价值

钱币是伴随物品价值的存在而存在的,任何有利用价值的物品的价值尺度、流通、贮藏与所属权都需要一个凭证,而钱币是所有物品价值通用的凭证,没有物品存在的价值,就没有钱币存在的必要。

一、钱与物变化的基本原理

钱与物变化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商品价值创造与流失形成循环运行体系,一件物品的创造需要发行价值尺度相等的货币作为凭证使用,商品价值随时间的流失转化为空,货币也随时间的流失变换价值尺度直到转化为空,使货币的发行与回拢形成循环运行体系。

如果一件商品的寿命为 10 年,当商品刚刚制造出时,它的使用价值达到最大化,价格为 100 元,经济体发行 100 元货币作为凭证流通价值,商品寿命为 10 年平均一年 10 元的价值流失率,在商品价值最大化时与货币量相等,当时间过去 5 年时价值失去一半,只剩余 50 元的使用价值,如果多余的可作用于流通的 50 元钱币不随价值转化为空,只值 50 元价值的商品却拥有 100 元的货币量,而钱与物的关系就像 U 型管中水的两头是相等的,100 元的货币量要想与 50 元的物品价值相等,只有把物品价格提升为 100 元,或者把 100 元货币量变换为 50 元货币量,物品价格提升只需经济体中货币发行总量大于生产总量价格就会自然提升。

二、货币量的变换及税收,物价变化

货币量的变换经济体中通常只是变换的货币外形与含金量而从来没有与物价相结合变换过货币价值,货币价值的变换方式如:发行不等价值的货币,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新货币面值 10 元的货币量等价于旧货币面值 11 元货币量,依此类推,10 个轮回之后原本经济体发行的货币量全部收回,而经济体又具备发行同等量的货币。商品价值的存在有时间的限制,发行的货币也有时间的限制,使货币的发行与回拢形成循环运行体系。

税收经济体对于价值回拢的方法通常为税收,是对于商品交易收取一定的差额价值,这种税收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收取的是物价膨胀税,原本卖平价的东西因为税收结果只能提高价格。税收越重物价越高,民众的购买力越低,价值的回拢只有直接作用于货币本身形成钱对钱的税收方式,对于货币量本身的直接税收将会使拥有货币者无处可藏,钱越多收取的越重,货币价值的无处可藏民众只有把货币不断地转化为对自己有用的物品,政权有吐出货币的能力,就得有吞掉价值的能力,才能拥有调节社会平衡的能力。

物价的变化是通过商品买卖来进行,买卖是起到对于物品价值尺度重新定位的过程,以换取差额货币量,从买卖出发点物品价值尺度的重新定位必然会提升物品价格,从物品价值角度讲,买卖所起到的是聚拢价值的作用与价值流通的作用。

商品要想流通必须让聚拢价值者所获利,而买卖不一定非得提高物价来获利,如一件产品制造成本需 10 元,需获利 10 元物价为 20 元,正常情况下经济体发行 20 元的货币量作为凭证流通使用,如果经济体直接将发行的 20 元中的 10 元补给制造者再把价格压为 10 元,对于制造者因为有利可图成本价低于售价也会制造,对于消费者物价低于正常水平使货币的购买力增加更得利,还可成为摧毁低质量、低价格多数量的市场结构,使高质量、低价格多数量的市场结构生成。因为有着绝对的性价比与发展空间,表面上看发行的货币量大于生产总量,根源上买断了价格上升的空间,使得货币的发行量大于生产总量而不影响物价而存在。现今经济体还没有对此法形成完善的体系,所以只适合于刚性需求产品。

三、货币的量化及发行形式

货币的量化不在于发行量的无限制延伸,而在于随着价值创造与流失的能吞能吐,发行量的能多能少,货币的扩撒区域,必须是能够对货币价值能吞能吐的区域,否则就是拿自己明天的创造被人拿今天的钱币价值所买断,正所谓投资明天稳赚不赔,因为明天是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

如果货币的发行量是以黄金储备为基础,一个经济体的发展是无限的,而黄金量是有限的,有限的黄金量要想满足经济体的无限发展,只有跟着经济体的无限发展不断的升值,也就是黄金总量等价于生产总量,才符合钱与物的价值关系,而为了方便流通又在以黄金储备为基础上发行纸币,纸币的价值又在以含金量的多少来计算,黄金作为货币储备基础又显得有点多余,唯一的好处是全人类达成了黄金作为货币储备的共识。钱币只是商品价值通用的表现形式,黄金也只不过是一种物而已,黄金的金钱观来自于几千年来人类充当货币达成的共识,并不是货币的主宰,也并不是货币的最佳选择,从发行纸币就显出黄金作为货币的缺点。

货币发行的形式存在着两面性,一面为实物发行以一定量的纸币或某一种物作为货币来计价,使物品价值尺度、流通、贮藏与所属权以实物来进行。相反的一面为虚拟形式的数据发行,物品价值尺度,流通,贮藏与所属权都以数据来进行。网络体系足够完善,虚拟形式的数据发行将大部分取代以实物形式存在的货币作用,要计算发行量两种都得算在一起。

四、货币的消费价值

消费价值,财富的积累更多地存在于无形之中,金钱的多少不一定能衡量一个国家民众的富有,只有与物价相结合才有衡量价值标准,例同样一件物品在中国制造,中国民众只需 1 元人民币就可以购买到,而这件产品出口到美国,美国民众需要 1 美元才能购买到,虽然人民币与美元之间存在着汇率差别,但是对于消费者而言,1 元人民币与 1 美元所起到的价值是相同的,高消费与低消费地区也是同理。

看得到的金钱数字并不代表拥有的财富就多,而在于买卖时所获得物品价值的多少,同一种物品不同的价格金钱的数字已经失去衡量的标准,积累财富是人类的共识,金钱是财富的一部分,财富不一定是金钱,财富的积累更多地存在于无形之中,而不是在于看得到的金钱数字,通常人类把金钱看做财富,是因为钱币是所有物品价值通用的凭证,可以与任何物品有直接交易的一面,拥有钱币就可以拥有一切的物品,钱币有同化一切价值的一面,任何的事物都有存在的价值,在钱币同化价值的作用下,从而导致一切看得到、看不到的事物皆可金钱化,钱币的职能不管如何大,都只是伴随事物而存在的,如果思想以金钱为重,必然会影响事物的发展和它存在的本质,从而导致金钱可以决定一切,改变事物发展的轨迹,起不到钱与物相辅相成的作用,经济发展创造的是物品不是钱币,积累的是财富而不是货币。

五、结束语

金融的本质是对于价值起到聚拢的作用,使经济体拥有循环创造的能力,只有货币的发行、回拢与物价的调节才能形成循环经济体系,从而从根源上防止金融危机的出现。任何人为设定的规则体系都会随着时间流失变得漏洞百出,只有与自然的规则不断地相结合,才会使经济体长久的发展下去。

作者简介:安林涛(1988-),男,就职于北京益丰北方装饰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唐荣波)


作者 安林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