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经济加速「调图」

作者作者

  “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无论克服当前困难,还是着眼长远发展,都必须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作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痛下决心,狠下工夫,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1月25日上午举行的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山东省省长姜大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此强调山东下一步的调整经济结构问题。
  
  打响“调图”攻坚战
  
  刚刚过去的2009年,可以说是新世纪以来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各种挑战,山东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保增长与调结构有机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实现生产总值33805.3亿元,增长了11.9%。
  进入2010年,山东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依然繁重,调整经济发展“路线图”面临新的挑战。而且随着经济区域结构的调整力度将加大,着力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痛下决心,狠下工夫”显示的是山东经济“调图”的困难与决心。
  “这像是吹响冲锋号一样。”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表示,山东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攻坚战已经打响。
  在分组讨论会上,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姜异康强调,尽管目前全国都在讲下大力气转方式、调结构这个发展方向,但山东的针对性更强,任务更紧迫。“只要打好这场硬仗,不但可以战胜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可以争抢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制高点,扩展山东的良好形象。”
  如此迫在眉睫,在于山东的经济发展现状。目前,山东作为制造业大省,经济结构不尽合理,高耗能、高污染等工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结构调整的压力仍然很大。尽管调整经济结构已进行了不断的努力且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调整的任务仍十分繁重。
  今年山东省提出了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的预期目标,比往年有了一定的下调, 目的就是希望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上,打好这场战役。
  
  布局“六大战场”
  
  在转方式、调结构这场战役中,山东划定了农业、工业、服务业、节能减排、自主创新、深化改革六大阵地。
  农业调整的目的是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在实现粮食连续7年增产的基础上,2009年山东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119元,增长了8.5%。今年,在稳定粮食生产、发展高效农业的基础上,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权利,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增加农民务工、经营和财产性收入。
  工业是山东省的产业优势,工业调整要由大变强,转方式、调结构最主要的任务是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信息、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要重点扶持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海洋能源、核电装备及半导体照明、新能源汽车等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生产,形成太阳能热利用、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和核能4大新能源集群;新材料产业要重点扶持碳纤维、陶瓷纤维、离子膜、芳纶以及有机高分子材料等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生产,培育聚氨酯、有机氟、有机硅3个新材料产业基地;新医药产业要重点扶持生物医药、海洋药物、新型医疗器械等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生产,培育新型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新信息产业要重点扶持大规模集成电路、高端计算机及服务器、平板显示器等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生产,加快物联网和云计算的研发应用。
  近几年,山东的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09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了三分之一,结构调整起到了明显作用。在服务业的跨越发展中,重点突出生产性服务业,主要是加快企业主辅分离,完善税收、供地、价格等政策,扶持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和创意研发等产业发展,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加快实施现代物流业振兴规划,扶持济南、青岛2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临沂等一批省级节点城市建设。
  节能减排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作为经济大省和工业大省,山东的节能减排任务繁重。2009年山东完成万元GDP能耗降低5.45%,超额完成年初目标。2010年山东要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一方面淘汰落后产能,确保淘汰炼铁产能240万吨,关停小火电100万千瓦;另一方面抓好节能降耗,规定所有新建工程必须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新标准,加大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力度,推进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
  自主创新是转方式、调结构的中心环节。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山东省明确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通过实施50项重大专项,解决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50个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点解决产业集成创新中的科技、工程和装备问题,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发展一批创新型企业,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为保证经济结构调整的效果,山东省还确立了推进资源型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综合配套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破除制约转方式、调结构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深化改革增强发展活力。
  
  用好投资“风向标”
  
  2009年,山东全省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031亿元,增长23.3%,其中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重点调整的产业投资增长迅速,优势资金投向“三农”、民生、技术改造、自主创新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特别是全省铁路建设全面展开,一批高速公路项目加快建设,海阳核电一期正式开工,南水北调和胶东调水工程加速推进,等等。这些重大基础设施建成后,将有力地发挥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中,投资结构充当着风向标的作用。以投资结构优化带动产业素质乃至整个经济结构提升,是2010年山东投资的主攻方向,投资安排将继续向“三农”、保障性安居工程、卫生教育等民生领域倾斜,继续支持节能环保、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具体投向确定为:社会民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技术改造、农林水利、交投与环保、能源和房地产八大领域,还将启动一批能源、港口、铁路、机场、城市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总规模约1.98 万亿元,占全年计划总投资的 88%左右。
  据了解,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山东政府投资将继续向民生领域倾斜,安排123.9亿元,支持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集中资金进行项目续建和工程收尾,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
  在今年的投资规划中,山东确定了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的方案。大力鼓励扩大民间投资,扩大市场准入范围,鼓励民间资本以并购、参股、控股等多种方式,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
  “加大投资结构调整的着重点还是要依靠民间投资的力量。”山东省发改委副主任李永健说,2009年,民间投资完成14735.8亿元,80%以上集中在制造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一般性竞争行业,供水、电力、环保、交通、能源、电讯、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行业,对民间投资依然门槛很高。随着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和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在市场准入、资金支持、优化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民间投资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将进一步加大。
  在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新胜利的大环境下,山东在转方式、调结构上寻求新的突破,全面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Shandong Speeds up the Adjustment of Its Economic Structure
  In 2009, Shandong encountered the most difficult economic and social situation in the new century. In dealing with the destructive blows and various challenges brought about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Shandong regarded maintaining steady and sou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the primary task. By means of the flexible combination of guaranteeing growth and adjusting structure, Shandong secured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both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s a result, the GDP of the whole province hit 3.38053 trillion yuan, an increase of 11.9% over the previous year.
  In 2010, Shandong still faces a heavy task in terms of changing the economic growth mechanism and adjusting the economic structure. Moreover, with the continuing adjustment of the regional economic structure, higher requirements have emerged in terms of getting rid of the imbalance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present, in Shandong—a powerhouse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economic structure is not rational. Industries with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and high pollution account for a high proportion in Shandong’s industries and the unrefined development mode has not been fundamentally solved. Due to poor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and backward development of service industry, Shandong faces high pressure with respect to adjusting the economic structure.
  Promoting the industrial quality and improving the overall economic structure by optimizing the investment structure is the main direction of Shandong’s investment in 2010. More funds will be invested in projects concerned with agriculture, the countryside and farmers, comfortable housing, public health and education. Continued support will be rendered to the projects concerning energy-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ependent innovations, and technical renovations as well as the projects concerning social livelihood, strategic rising industries, hi-tech industries,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technical renovation, forestry and water conservancy, energy, and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Moreover, the construction of a group of projects concerned with energy resources, harbors, railways, airports, and urban infrastructure will be started, all of which represents a total an investment volume of 198 million yuan and accounts for 88% of the planned investment volume of the entire year of 2010.
  


作者 杜启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