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审计组织体系的健全与发展思路

作者作者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国家审计组织体系的概念以及目前的现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政府审计的管理机构不健全,内部审计的服务对象和监管问题以及社会审计的权力归属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重点讨论了健全国家审计组织体系的发展思路,主要从健全各种法律法规、扩大社会审计的力量、改革各种审计的职能和完善审计准则体系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国家审计组织 社会审计 政府审计 内部审计
  一、我国国家审计组织体系的概念和现状
  我国国家审计组织体系的概念有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反映审计组织体系本质属性的理论思维形式。内涵部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确认和划分实现审计职能的组织类别;二是各类审计组织之间的关系;三是各类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外延包括国家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个部分。国家审计的实质是对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结果进行独立的监督,国家政府审计包括中央、地方以及行政单位预决算审计。社会审计的产生源于财产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内部审计是由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人员,对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产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经营活动的效率或者效果等开展的一种评价活动。综上所述,审计组织体系的基本概念可以表述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审计制度所确定的各类组织有机结合的整体,及其各组织之间和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在1983年9月成立了审计署,随后,在全国范围内组建了各级地方政府的审计机关。到目前为止,已经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审计组织体系,建立起了以审计法为核心的审计监督法律规范体系,审计工作逐渐走上了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并在履行审计监督职能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止到目前,已经审计了大约231万个单位,查出了6771亿的违规资金,上缴财政约1299亿元,减少财政拨款和补贴70亿元,罚款近30亿元。
  当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国家审计组织体系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审计组织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审计规范、准则等需要进一步完善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能够及时提供相应的对策进行解决,否则,国家审计职能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二、目前我国国家审计组织体系出现的问题
  我国审计组织体系出现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家审计组织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主要有国家审计组织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对审计机关人员的考核标准不健全,审计人员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以及审计人数等都相对不合理或者分配不均衡,审计组织的各个组成部分相对独立,没有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二)内部审计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内部审计的服务对象不明确,个别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获得更多的利润,在审计部门工作前制作虚假信息,假账等。内部审计的外向性则掩盖了审计内向性的本质;其次,法制建设相对不完善、政策法规的不健全也使得企业内部审计体系出现矛盾的情况,例如目前有两部关于审计工作的法律,一是《审计法》,二是《注册会计师法》,关于内部审计的法规只有审计署颁发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并不是法律,这样就导致出现了各种审计之间地位上的差异,使得审计人员不知道该服从哪个法规。再次,企业领导将内部审计工作看作是企业的一部分但不是管理部分,真正的一些決策还是由领导直接制定。最后,内部审计有时过度强调监督功能,而未体现其职能部分。
  (三)社会审计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社会审计的管理机构不统一是目前最主要的问题,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事务所在业务方位上存在交叉重叠,但却分别由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管理,两者之间难免产生矛盾。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问题,如审计范围、人员知识结构等都有一定的不合理之处。
  三、健全我国国家审计组织体系的发展思路
  针对前面提到的审计组织体系的一些问题,我们应该对症下药,逐个地、循序渐进地进行完善或者修改。主要的健全措施有:
  (一)改革政府审计体系,健全国家审计职能
  审计制度一直存在,却始终无法杜绝腐败问题的产生。究其原因在于政府审计工作的不健全,要彻底解决贪污腐败问题,必须从源头上铲除问题的根源。这就需要首先对赋予人民的权利必须得到保障,建立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以及罢免等制度,增强人民群众对政府官员的监督,广开言路,对人民群众的各种上访一律绿灯放行,增强监管职能,将腐败问题扼杀在摇篮之中。另外要更加重视预防和审计制度建设。
  改革现有的政府审计机关的附属关系,在人员任免上可适当提高审计长的任期,便于对一些较大的政策改动的把握,确保审计长独立性的发扬;另外,审计署的经费需要每年由审计委员会进行核定,确保审计机关在经济上的独立性,使内部员工能够积极地工作,发挥主观能动性。政府审计部门如果能作为一个独立的行政部门,则在未来的审计工作中,可以不受到其他政府部门的制约,独立地发挥审计职能,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充分发挥其对各级部门的审计和监督职能。
  (二)企业内部审计组织体系的职能改革,由传统的财务审计向经济效益审计转变
  企业内部审计是适应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的,是企业内部管理职能的分化。企业建立内部审计体系,并非仅仅用来进行监督企业的财务,更多的是应该将审计职能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内部动力和将来调整的方向,成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必不可少的决策部门之一,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进行有利的评价,提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建设性意见。企业可以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由审计委员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这种组织模式,使内部审计机构不再服从于某个具体的领导者,分别在审计业务和行政内容方面对企业进行监督和承担评价、服务的职能。通过企业内部的审计功能,最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三)扩大社会审计组织力量,提高社会审计的地位
  目前社会审计组织体系主要由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事务所组成,负责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各种独资企业和乡镇企业等的审计工作。两个审计机构目前并不由同一个政府部门管理,因此,为了理顺社会审计的职能,在保证审计公正的前提下,必须明确其领导关系,会计事务所可以归属审计署直接领导,并从立法上明确社会审计组织的地位,强调其重要性,同时扩大社会审计组织的队伍,对社会审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以保证审核的质量。
  (四)使审计任务更加透明和公开,并加大审计的立法任务,完善审计准则体系
  政府审计机构自身也必须要受到其他机构的制约,如各大媒体、网络,使其能够自觉地遵守国家的各种法律法规,因此,必须能够对各大媒体报刊网络机构的监督进行保护和促进,并且出台相关的法律对监督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保护。审计准则对促进我国审计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国际审计开展的趋势来看,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已经成为当今审计的必然趋势,因此,必须建立绩效审计的准则这一层次,使得审计工作更加独立。
  四、小结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我国政府审计组织体系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时期。政府审计监督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显著的作用,社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因此针对现状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通过各种方法建立和健全审计制度,推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形成有效的监督体制。另一方面,突出审计组织的绩效审计功能,使之不仅成为监督管理机构,也成为指导经济发展的决策部门。因此,我们必须在监督和绩效两个方面来健全我国审计组织体系,只有两个方面同时发展才能最终健全我国审计组织的体系结构。
  参考文献
  [1] 论我国审计组织体系的健全与发展,http://www.docin.com/p-285870388.html [OL].
  [2] 马曙光. 利益冲突与政府审计法律制度变迁[J]. 审计研究, 2006(5):72-73.
  [3] 张富. 我国审计组织体系的健全与发展新模式研究[J].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1(18):92-92.
  [4] 张玲枝,聂波. 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组织体系研究[J]. 内蒙古统计. 2007(6):35-36.
  [5] 徐国光,庄恩岳. 论我国审计组织体系的建立健全问题[J]. 财会通讯,1990(8):15-16.
  (责任编辑:刘影)


作者 张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