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变

作者作者

【摘要】自从进入 21 世纪以来,随着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资源能源日趋衰竭,低碳经济应运而生。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发出发展低碳经济的唿声,这种要求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经济形态对我国呈现出的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传统对外贸易发展模式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和挑战。为了在对外贸易中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变我国现有的粗放型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就成了刻不容缓的课题。

【关键词】低碳经济 对外贸易发展方式 对策

一、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存在的不足

(一)低碳技术水平较低,技术创新不足

要想实现低碳经济,低碳技术必不可少,因此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技术创新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目前的状况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出口产业中低碳技术处于低端水平,低碳技术创新严重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低碳技术创新能力薄弱。这是由我国整体科技水平较弱,技术研发能力有限的现状所制约的。第二,低碳技术创新 R&D;投入不足。第三,低碳技术创新人才匮乏。

(二)货物贸易发展迅速,服务贸易相对滞后

在贸易结构上,我国货物贸易发展迅速,服务贸易相对滞后,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中货物贸易发展异常迅勐。从表 1 可得 2008~2014 年这 7 年间,进出口总额增长了 1.68 倍,从 2008 年的 25632.6 亿美元增加到 2014 年 43030 亿美元,由比美国少 8818.47 亿美元到赶超美国 3343.7 亿美元;货物贸易出口额从 14306.9 亿美元增加到 23427.4 亿美元,增长了 1.6 倍;进口额从 11325.7 亿美元增加到 19602.9 亿美元,增长了 1.7 倍。相对于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则相对滞后。同样在这 7 年中,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虽然从 3045 亿美元增加到 6069 亿美元,增长了近 2 倍;出口额增长了 1.5 倍;进口额增长了 2.4 倍;但是截止至 2014 年,我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却仅为美国的近一半。此外,中国服务贸易同时也落后于中国的货物贸易。不仅如此,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并呈现总体上升趋势。更为重要的是,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主要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运输服务和旅游服务为主,那些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兴服务业如保险服务、金融服务、通信服务、电影音像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在我国出口贸易中所占比重大致在 0.12%~4.25% 之间,国际竞争力薄弱。

表 1 2008~2014 年中美两国对外贸易进出口额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WTO 国际贸易统计数据库(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Database);美国经济分析局(http://www.bea.gov)

我国以货物贸易为主的贸易结构就必然导致了出口产品碳排放量过高,造成大量的消耗和污染。货物贸易为主的贸易结构意味着外贸产品多为工业制造业企业提供,而相对于农业和服务业而言,工业对能源的需求更大,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也较高。

(三)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过大,一般贸易相对薄弱

在贸易方式上,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过大,一般贸易相对薄弱,对外贸易对产业的拉动力不足。1985 以前,一般贸易进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最小比重都为 86.54%,显然其在我国对外贸易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1990 年以后,加工贸易开始反超一般贸易,1996 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 1567 亿美元,占当年货物进出口总额的 51.24%,并且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在之后的十年中一直超过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成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最重要渠道。2010 年以后,这一比例才大致维持在 40%~45% 之间,略低与一般贸易的比重。我国的加工贸易是通过从国外进口机器设备、原材料和半成品,然后在国内组装加工出口销售的。这种「两头在外」的贸易模式本质上是发达国家在面向全球配置资源时,通过产品内贸易将高排放、高污染、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转移至中国,由此便可光明正大的将大量的碳排放转移至中国,并利用中国的要素禀赋优势榨取「要素租金」。此外,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充当终端加工制造者的角色,主要赚取微薄的加工费用,企业只能选择价格低廉的煤能源作为加工的主要能源,使碳排放过大。作为全球加工厂,中国不仅承担了生产和加工这些产品的全部排放成本,包括能源燃料排放成本、加工过程以及进出口交通运输排放成本,而且还承担了隐含碳的转移成本,这客观上造成了与低碳经济的矛盾。

(四)出口产品结构比较落后,高新技术产品有待加强

我国对外贸易出口结构几十年来一直在不断优化这个事实应当承认。但在我国的出口产品中,中低等技术含量制成品仍然占据很大比重。2012 年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占总出口的 27%。但是低技术和中等技术含量制成品所占比重仍维持在 55% 以上(其中低技术含量制成品超过 30%,中等技术含量制成品接近 25%),这表明出口产品结构依然落后。同时,特别应该强调的是,所谓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也大多只是在华跨国公司组装加工后的出口(电脑、手机、汽车等组装后出口),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由我国民族企业自主研发制造的高技术产品出口可谓少之又少。这种以中低端制成品为主的出口结构决定了出口产品附加值低,只能以依靠大量生产取胜,而大量生产又必然大量消耗资源、大量排放。这就是说,要适应低碳经济的潮流,我国的对外贸易出口结构必须逐步走向结构多元化和产品高级化。

总结得之,贸易结构上,货物贸易发展迅速,服务贸易相对滞后,货物贸易产品主要依靠工业制造,工业又是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因此,此种贸易结构直接导致了出口产品的高碳化。贸易方式上,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过大,一般贸易相对薄弱,导致企业生产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很低,利润微薄;我国现有的低碳经济条件下的对外贸易发展方式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健全,存在很多漏洞。以上所有方面都表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现实存在的不足与低碳经济对其的要求相背离,由此可见,要想实现对外贸易跟随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向可持续低碳化发展,转变现有的外贸发展模式就成为必须且尤为重要了。

二、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策略选择

在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存在的诸多不足与客观要求要背离,为了履行国际义务、维护大国形象,提升国家竞争力,实现对外贸易可持续低碳化发展,转变传统的外贸发展方式刻不容缓。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推进技术创新,推广低碳技术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而技术创新是重中之重。我国低碳技术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第一,开发低碳产品。例如,现在地板行业就已经向着研发低碳地板的方向调整产业结构。第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国家政府应该在政策上给予鼓励、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对低碳技术进行战略投资,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第三,自主研发新技术。

(二)调整对外贸易政策,推动产业升级转型

我国外贸出口产品的能耗大、碳排放高,出口产品结构亟须调整,而产业作为外贸出口的基石,要调整外贸出口产品结构,就必须先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因此,必须把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一方面,运用技术创新降低传统大宗出口产品的能耗和碳排放;另一方面,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支持低碳经济的税收体系,如严格限制高碳产品出口,鼓励低碳行业的产品出口,大力推进低碳产业发展。同时,抓住服务业市场开放的契机,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

(三)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

低碳经济的实现形式是积极开发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合理调整能源结构。首先,我国应把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率作为重点,加快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低碳和固碳技术的研发;然后,要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推进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技术以及碳收集与埋存技术的应用,向「低碳富氢」方向发展;最后从长远看,建立以可再生能源、洁净煤、先进核能等为主体的可持续能源体系。

(四)推进低碳制度创新,加强法律体系建设

就制度政策层面而言,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参与,同时也需要企业和各类社会组织以及每个公民的参与,其中,政府引导是关键。从我国现实情况来看,推进低碳制度创新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低碳技术创新机制。二是从政策上为企业节能减排创造条件。三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碳交易制度。四是从人们的消费习惯着手,倡导绿色消费,崇尚节约,引导合理消费和反对过度消费及奢侈消费。

就法律层面来说,要在熟悉掌握低碳经济的国际公约和各国政策法规的同时,建立适合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应尽快出台《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从法律上促进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和地热的进一步开发,实施强制性的最低能耗标准和节能认证,推行能效标识制度。

参考文献

[1]俞顺宏.贸易政策和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的国际视角——以碳关税为例[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10):18~20.

[2]焦芳.低碳经济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J].经济与管理,2011(02):49~54.

[3]李旸.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J].节能减排,2010(02):56~72.

[4]刘磊,张勐.低碳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机制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2,(10):8~9.

[5]Zhang,Z.X.China in the Transition to a Low-Carbon Economy[J].East –West center Working Papers (Economics Series)No.109, 2010.

作者简介:李慢(1990-),女,湖南邵阳人,集美大学财经学院 2013 级应用经济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作者 李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