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公经济人士「四信」教育的思考

【摘要】文章阐述了对非公经济人士「四信」的理论认识,探讨了在国际国内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四信」教育的实践要求,阐述了开展「四信」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四信」教育的核心是理想信念,重在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坚定信仰信念,提振信心、服务社会,做一名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
【关键词】四信 非公经济人士 理论认识 实践要求 重要意义
2013 年 5 月,全国工商联和中央统战部启动非公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2013 年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三信,信念、信任、信心。从 2014 年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由三信拓展到四信,增加了对社会的信誉。非公经济人士四信是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对社会的信誉。简称「四信」。
一、对非公经济人士「四信」的理论认识
(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指在社会主义事业中,我们既要坚定自己的共产主义理想,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脚踏实地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历史与现实证明,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也就没有非公经济人士的企业梦。饮水当思源,我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受益者,要带头拥护。
(二)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习近平提出的「四个全面」,是其治国理政方略的顶层设计,是中国复兴伟业的战略路线图。习近平引领下的中国将是一个空前改革的时代,一个负起历史担当的时代。比如在精简机构,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严格落实「八项规定」,把「权力关进笼子」等方面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我们坚信党和政府会竭尽所能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会用实际行动努力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非公有经济人士的利益。
(三)对企业发展的信心
十八大报告用一定的篇幅专门论述非公经济发展,振奋人心。报告为拓宽非公经济发展领域、提升非公经济地位、推进非公经济自由发展提供了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坚定了我们广大非公经济人士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扎实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信心。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积极发展,还要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为拓宽非公经济发展领域、提升非公经济地位、推进非公经济自由发展提供了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相信非公经济必将迎来又一个大发展的春天。
(四)对社会的信誉
信誉是指企业在市场上的威信和影响以及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是企业经营思想、经营作风、服务质量的本质体现。信誉是一种经营理念,是一种社会责任,是一种价值标准。
二、非公经济人士坚定「四信」的实践要求
(一)理想信念向党员看齐
习近平强调,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非公经济人士绝不可缺失精神之钙。补充精神之钙,坚定理想信念,是「四信」教育的核心。理想信念是人们的政治信仰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和强大精神支柱,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思想基础。过去,理想信念教育,是对共产党员而言,现在要对非公经济人士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说明党和政府把非公经济人士看得很高、很重,当为国家栋梁来培养和教育。
在各种思潮碰撞中,做到坚持党的领导;做到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努力做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融入企业管理。
(二)与党和政府同心同德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这一点已经为中国现代历史所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纠正了「左」的错误,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的进程,使我们的各项事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这种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精神,这种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开拓进取的能力,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赏和信任。
在做人和做生意上,要坚持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服从党的领导,发扬党的勇于坚持真理、纠正错误的精神,赢得消费者的支持和信任。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加快转型升级、积极服务全面深化改革。
(三)积极树立良好形象
首先是提振发展信心。发展上要自强,中国经济很大程度上是信心经济,良好的预期,并为之奋斗,企业发展的前景一定是美好的。
其次是树立信誉。在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增强法制观念、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培育「诚信为本、信誉为先」理念,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要把诚信守法渗透到每一环节,在产品生产、提供服务方面以诚信把关,树立「诚信经营、信誉至上、科学管理」的指导思想。要坚持义利兼顾、以义为先,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不忘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要牢固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讲信誉作为基本的道德操守,以守信为荣,以失信为耻。苏宁作为中国大型民营企业,除了履行基本的企业职责外,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多年来,苏宁在扶贫救弱、资学助教、抗击灾害等领域累计捐赠 9 亿多元,并建立中国首个由企业发起的社工服务制度:「阳光 1+1—苏宁社工志愿者行动」,推动公益理念普及。
三、开展非公经济人士「四信」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
开展非公经济人士「四信」教育活动,有助于引领非公经济人士和非公企业健康成长。
一是提高非公企业政治地位。改革开放三十八年来,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据统战部门统计,我国民营企业每年贡献 50% 的财政收入,60% 的税收,占据 70% 的 GDP 总量,拿下了 80% 的科研成果,更吸纳了 90% 的就业职工,在经济社会领域地位举足轻重。非公经济在一步步发展壮大,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党的理论发展和政策制定。通过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有利于非公企业在党的领导下充分了解、掌握党和政府在贷款、人才、税收等方面的各项政策,充分用好政策为企业发展服务。
二是有利于培养企业的创新精神,引导企业克服「小进则满,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激发进取精神。
三是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法制观念,规范非公企业经营行为。抵制假冒伪劣、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净化和规范市场,促进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经营,健康发展。建立党组织的企业更注重守法、诚信,赢得客户的信任和长期合作。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低迷,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受市场、资源、环境以及自身素质的制约,发展阻力增加,发展速度趋缓,发展成本上升。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顺应经济变局大势,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必须不断增强「四信」,凝聚改革共识,汇聚改革力量,投身改革实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简介:付秀平(1971-),女,高级讲师,吉林省通榆县委党校,研究方向社科、县域经济发展。
作者 付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