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县支行内控长效机制建设的思考

作者
2008年成都分行印发《关于加强辖区县(市)支行内控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成银发[2008]199号),华坪支行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加深对内部控制内涵的认识,创新内控管理模式,探索建立了“领导、教育、制度、监督、奖惩”五位一体的内控长效机制,取得初步成效。但是内控机制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当前如何运用科学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县支行内控长效机制建设值得我们思考。
一、加强对县支行内控长效机制建设的认识
当前,县支行内控机制建设中存在对内控目标和内控要素的理解不够到位、内控环境不佳、内控制度执行不力等不少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紧紧围绕“领导负责、统筹组织,注重机制、持续推进,循环提升、有效控制”的工作思路,以更好的理念和更高的标准来深入推进县支行的内控长效机制建设,不断增强风险防范与自我控制的能力。
(一)領导重视是关键
县支行内控长效机制建设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作为行动导向。要把内部长效机制建设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履职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纳入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的考核范畴,列入全行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各级行应建立“一把手全面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负责人深入抓、全员参与落实、一级抓一级、层层负责”的内部控制管理责任体系。同时要组织相关部门定期分析本部门的风险状况,研究解决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把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真正融入到业务发展建设的总体工作中。
(二)思想教育是基础
制度落实关键在人。在内控机制建设过程中,要始终把职工思想教育摆在首要位置,坚持职工大会政治学习制度,切实开展警示教育,不断提高职工政治素质。班子成员经常性开展与职工面对面交心谈心,深入了解和掌握职工思想,正确加以引导和教育,使职工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县支行要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工、青、妇的组织作用,深入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生动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切实帮助解决职工实际困难,不断完善职工积极参与民主管理的方式方法,使广大干部职工保持积极向上的身心与活力,形成一个团结、文明、和谐的集体,为内控机制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制度执行是保障
本着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的管理理念,高度重视内部制度建设,注意解决制度规范中不完善、不配套等方面的问题。不断细化、完善、拓展业务风险控制管理体系,消除风险控制盲区,增强工作流程和内部控制的可操作性;逐步形成一套较为规范的内部制度体系,为深入推进内控机制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需要严抓制度落实,做到“从严、从细、从实”。“严”,就是紧扣制度,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对有章不循、执行不力的坚决予以查处,绝不纵容庇护。“细”,就是敢于“较真”,刨根问底,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实”就是力求实效,坚持“四不放过”:即问题不查清不放过,原因不查明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责任追究不到位不放过。
(四)长效机制是目标
内控机制建设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要常抓不懈。县支行要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指引》和成都分行印发《关于加强辖区县(市)支行内控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要求,更加注重风险管理、自我控制、过程控制和持续监测等内部控制关键环节,进一步推进内控机制建设,建立健全“领导重视、教育有效、制度管用、监督到位、奖惩有力”的内控长效机制。
二、从内部控制要素出发,建立健全县支行内控长效机制
近年来,华坪支行在丽江中支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着力从美国COSO五个要素即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活动、内部控制的信息及其沟通、对内部控制的监控入手,创新性地推行内部控制风险防范责任制,积极建立了“领导、教育、制度、监督、奖惩”五位一体的内控长效机制,取得了“强内控、防风险、保安全、促发展”的良好效果。
(一)加强组织保障,建立风险防范责任机制
以支行行长为组长的内控风险防范领导小组,按照县支行长、副行长、部门负责人和各岗位职责分层次落实了内控责任,使内控责任明确到岗、落实到人。制定《县支行内部控制风险防范实施方案》,明确内控目标、遵循原则、风险部位、风险点、防控措施、监督检查、责任考核及奖惩等内容。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县支行可建立内控风险防范例会制度,加强内控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各股室负责人按月、分管领导按季、行长每半年召开内控风险防范例会,分别对各股室和支行的制度风险、操作风险和管理风险做出分析和评估,同时针对发现的风险隐患及时整改落实。
(二)坚持风险为本,建立岗位风险防控机制
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支行行长、副行长、股室三个层级的职能职责,对县支行风险部位和风险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汇总,明确各部门、各个岗位的风险部位和风险点。华坪支行通过风险排查设置了35个风险部位和185个风险点,其中高风险点30个,中级风险点113个,低风险点42个。同时,按照内部控制活动要求,把行领导的风险部位科学地划分为决策管理、思想教育、班子建设、干部管理、制度建设、廉政建设和监督检查等内容,把领导责任与风险防范责任有机地结合起来。各部门的风险部位依据其职责划分,使内控风险防范覆盖了各层次、各部门、各岗位,充分体现了内控应遵循的全面性原则,力求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在全面梳理内控风险部位和风险点的基础上,制订《县支行内部控制风险点防控表》,明确县支行切实可行的防范和化解风险具体措施,要求风险防控措施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内控风险防范不留死角。
(三)强化同级监督,建立监督检查机制
充分发挥班子成员、中层干部的职能作用,实行“月查、季查、半年检查及考核”制度,各股室负责人按月开展自查,分管副行长每季进行检查,行长每半年进行全面检查和考核。县支行监督部门作为内部控制风险防范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内控风险责任的日常监督。同时建立同级监督员制度,支行可从各股室人员中确定一名业务骨干作为同级监督员,主要负责监督检查本股室日常内控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监测内控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隐患、参与开展执法监察工作,严格检查和考核管理工作,确保内控管理做到规范化、精细化和经常化。华坪支行推行内部控制风险责任制一年半来,共开展同级监督105次,查出并整改问题112个,监督检查出的问题正在逐步减少,同级监督效能得到有效提升。
(四)奖惩结合,建立内控制度执行的激励约束机制
为进一步强化制度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县支行可建立制度执行与绩效考核相挂钩的管理方式,对在检查中发现的执行制度不力、工作时有差错、问题屡查屡犯等现象,严格按照制度规定,逐级追究责任;考核结果与员工的绩效工资挂钩,并作为评价干部履职业绩、干部聘用、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依据。为突出正向激励作用,县支行可设立个人和部门内控风险奖励基金,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同时,紧紧围绕“权、钱、人”三个环节,构建权力制约机制,完善反腐倡廉教育制度、监督制度和问责制度,实行强制休假、定期换岗、轮岗等管理措施,将管理置于制度的规范和约束之下,全面建立起从制度上规范职责行为的“铁律”,确保有章必循,违章必究。
(五)优化内控环境,建立“内控优先”的内部控制文化
县支行把内控机制建设纳入到全行工作的总体布局之中,把强化内控与基层央行文化建设、推动文明单位创建、加强队伍建设和基层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如华坪支行首创后经丽江中支整理的《县支行风险防范歌谣》,以35个岗位编写的风险防范歌谣,把县支行内控管理和央行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促使内控文化赋予了无穷的生机和活力。同时,通过增强学习、培训和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加注重相关管理和操作人员认真学习并正确理解掌握制度规程,使每一岗位和管理控制环节执行制度到位;更加注重营造良好的同级监督环境,给予监督部门充分的参与权、知情权和发言权,引导监督部门履职从强调独立到注重价值,实现从“警察”到“医生”的转变;更加注重对人的“软约束”,提高员工对单位的归属感和认可感,增强员工的风险防控意识,充分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和自觉性,真正树立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努力打造“内控优先”的人文环境。
三、倡导标准化管理理念,努力达到内部控制的目标
内控机制建设是一个持续完善的过程,要依据县支行组织环境、业务内容、运行方式、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变化和进步,持续完善和改进内部控制,确保内部控制设计合理,执行有效,从而达到“三个确保”的内部控制目标:即确保各项资产安全完整、确保各项工作规范和高效运行、确保依法有效履行央行职责。
一是推进“以岗位为点、以流程为线、以制度为面”的内部控制标准化。按照“一个业务品种、一套业务流程、一套规章制度”的原则,积极制定《县支行岗位标准化流程》和《内控制度汇编》,规范业务操作,推动支行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另外,要形成科学的内部控制风险防范流程:内部控制风险防控→内控风险责任落实→内控制度执行→内控管理监督检查及整改→内控管理考核→内控责任追究;在整体过程中县支行内部控制风险防范领导小组及监督部门要进行持续监测管理,逐步形成“自我监督、自我纠错、自我完善”的内控运行机制。
二是遵循风险为本的理念,强化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县支行各级人员要从自身的岗位出发,进一步深化对风险认识,增强风险意识;开展风险识别、评估、防控和评价一体的管控措施。动态分析识别风险类别、风险等级,注重对县支行内部控制风险点的排查和风险评估,实时加强和完善支行风险点及防控措施,并对风险控制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使内控管理更加具体化和制度化,让内控风险防范关口前移。
三是实行分级监督管理运行机制。构建“月度股室负责人自查、季度分管行长检查、半年内控风险防范领导小组检查和考核、监督部门以及各股室同级监督员负责日常监督及再监督”的同级监督格局。监督管理突出对一线业务部门和要害岗位的监督检查;突出发挥内控风险防范领导小组及监督部门的动态分析高风险点业务、动态监控风险隐患并及时督促整改存在问题的作用,把内控管理抓实抓深。在开展同级监督过程中,纪检监察部门深入各业务部门,贴近业务,通过分层级、分时段的监督检查,逐步形成了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勤于监督的同级监督格局,为促进内控制度落实执行提供坚实的监督保障。
四是开展以规范管理为主题的行风建设标准化管理活动,不断增强防范风险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把“学好规章制度、增强工作技能、减少业务差错”变为支行员工的普遍意识,积极营造干部职工“学法、学制度、学知识、学业务”的良好风气,引导员工从“思想上重视”转化为“行为上主动”,最终达到“岗位有标准,行为有规范,过程有控制,事后有考核”的标准化要求。
作者 杨继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