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县支行同级监督机制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在目前人行系统的监督体系下,内审和事后监督职能上收,县支行执行监督的主体集中到地市中心支行,受人员有限和监督覆盖范围较广等客观因素制约,在该监督体制难以避免出现检查滞后,督促整改不及时的问题。对此,有必要构建同级监督长效机制,通过开展同级监督,起好及时发现问题,督促其自查自纠、整改落实,以达到堵塞案件和风险隐患的目的。
一、同级监督机制建设现状及不足
经过近几年积极探索内控管理和监督方式,以华坪支行为例,通过建立《支行内部控制风险防范实施方案》,逐步形成了风险防范责任机制、风险防控机制、监督检查机制以及考核激励机制,与此同时,为增强职工的内控责任意识,支行积极培育内控执行环境,使内控管理和同级监督做到规范化、精细化和经常化。但在开展同级监督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和难点,主要体现在:
一是同级监督力量薄弱。在现行条件下,县支行开展同级监督工作主要是由监察室担任,但就目前而言,监察室不可能独立设置为一个股室,往往只有一人,并且还兼任其他岗位工作,监察人员所擅长的专业也很难覆盖全部业务,监督力量相对薄弱。
二是部分员工对于同级监督和内控管理认识还有差距。部分员工由于对监督本身有错误认识,监督意识不强,认为监督束缚了手脚,制约了工作,影响了团结,对同级的监督,认为是不合作,对上级的监督,认为是不信任,在实际工作中不支持监督甚至拒绝监督、抵制监督。
三是缺乏具有权威性的同级监督管理办法。目前,部分县支行建立了同级监督管理办法,但在执行效果、可操作性、监督的手段和监督行为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明确监督什么、谁来监督、怎样监督和如何评价监督效果等问题,并指明监督的目标,界定监督的事项和环节,赋予不同岗位的监督职权,强化监督的责任。
四是沟通协调机制不顺。在开展同级监督时往往只是处于完成工作任务的目的而开展,对监督的效能考虑的不充分,没有同上级行监督职能部门和本级各股室充分沟通协调,使监督环境不理想,也没有上报监督信息,降低了开展同级监督的效能。
五是考核资金来源欠缺。近几年县支行资金紧缺,用于同级监督和内控考核的资金更少,仅从其他费用中挤压出一点,或者是从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资金中分出一部分资金用于考核,由于考核资金来源欠缺,使同级监督和内控考核奖惩力度不够,从而弱化了同级监督的执行效果。
二、加强同级监督机制建设的措施与建议
开展同级监督必然面临谁来监督、具体监督什么、怎么样开展监督等问题,其目的是加强内部管理,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为此必须制定配套的实施方案和工作机制,明确监督者、监督的具体内容和监督的方式,最终形成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勤于监督的同级监督格局,并促进同级监督日常化、规范化。
(一)建立同级监督员小组,整合监督力量,明确监督者责任
目前,多数县支行仅设置1名纪检监察组长和1名监察人员,并且还兼任其他岗位工作,监察人员所擅长的专业也很难覆盖全部业务,监督力量相对薄弱,为克服监督部门在内控监督机制建设的具体工作中单枪匹马、孤军奋战的状况,可以建立同级监督员制度,设立同级监督小组,小组人员由监察室人员、支行内审兼职员以及各股室选出的一名同级监督员组成,同级监督小组由监察室负责,每月召开例会,按季向纪检组长汇报同级监督情况,小组成员负责日常股室内的监督检查和再监督,在执法监察时也可发挥重要作用。同级监督员要对制度建设和落实情况的完整性和严格性进行监督;对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进行监督;对固定资产及其采购活动规范性和公开性進行监督;对“小金库”、公务用车等专项治理的深入性和彻底性进行监督;对党风廉政建设的全面性和成效进行监督;对作风、行风建设的导向型和长效性进行监督,把监督活动有效地融入日常管理之中,长期坚持、常抓不懈,使之成为推动县支行各项工作的一股力量。
(二)建立内部控制风险防范实施方案,明确同级监督的具体内容和监督机制
在内控管理和监督方式上,以华坪支行为例,建立了《支行内部控制风险防范实施方案》,方案一是建立风险防范责任制,按照行长、副行长、部门负责人和各岗位职责分层次落实了内控责任,使内控责任明确到岗、落实到人,明确要求各股室负责人按月、分管领导按季、行长每半年召开内控风险防范例会,分别对各股室和支行的制度风险、操作风险和管理风险做出分析和考核;二是建立风险防控机制。通过识别分析出了风险部位49个、风险点185个,防控措施210条,使每位职工能全面掌握各自岗位的风险点和防控措施,以便更好地加以落实;三是以此方案为基础建立同级监督机制。实行“月查、季查、半年检查及考核”制度,各股室负责人按月开展自查,分管副行长每季进行检查,行长每半年进行全面检查和考核,同时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与再监督作用,使内控管理和监督做到规范化、精细化和经常化。
(三)制定同级监督制度,使开展同级监督有章可循
监督制度是一切监督工作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政策依据,要建立适应基层人民银行特点的同级监督制度,在思路上围绕“监督者、监督的具体内容和监督的方式”三个根本性问题来设计、来构建,建立一个较有权威性的《中国人民银行同级监督管理办法》,以此明确监督的目标,界定监督的事项和环节,赋予不同岗位的监督职权,强化监督的责任,力求监督的实效。
(四)充分沟通协调,公开和共享监督信息
县支行内控监督机制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且涉及多方面、多个业务部门、多个关键环节,组织协调和部门的相互配合对于建立完善内控监督管理机制至关重要。一是结合基层央行的实际,在思想认识、监督管理、制度建设、机制运行等诸多方面面临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必须通过有效的组织协调,在进一步解决思想认识转变理念的基础上,明确工作定位,落实工作职责,进一步整合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合力,在明晰监督层次、落实监督职责、突出“责任监督”重点的同时,向上级行对口部门以及支行领导和各股室负责人提交监督报表,从而形成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的工作格局。彻底克服监督部门在内控监督机制建设的具体工作中单枪匹马、孤军奋战的状况。二是上级行职能部门对下级行部门的监督、指导、检查的作用十分必要,特别是对县支行制定的所涉及内控监督机制建设的相关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和业务操作制度的指导,防止对政策规定认识和理解上的偏差;还应对制度的可操作性、动态性和时效性进行把关,防止好高骛远、不切合实际,即使制度十分严格、非常全面但不具可操作性而失去它本身的意义。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应树立动态监督理念,防止因制度不完善或相对滞后,而丧失其可控性和约束力。
(五)制定合理的奖惩办法,使其成为推动同级监督自我完善的动力
明确考核评判。对于认真开展内控监督自查、自纠,工作态度认真的和落实各项内控制度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员工和股室应给予奖励,反之给予惩罚。具体来说做到“二个结合,一个唤醒”:
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在开展同级监督过程中,表现突出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具有现实作用,但要使激励效果产生持续、强化的作用,则部门负责人的行为示范、敬业精神带来的正面影响和对员工工作态度、贡献给予荣誉奖励也不可缺少。
奖励与惩罚相结合。正面的激励可以使人不断上进,惩罚也可成为一种鞭策、一种动力,一方面从绩效工资中拿出一定比例资金,作为同级监督的激励资金,对于不认真执行这项工作的或者出现过错的,按照情况给予物质惩罚;另一方面以此作为年度评优评先、晋职晋级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通过建立监督绩效评价体系,形成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使之成为抓基础保安全,促进职责履行的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
唤醒员工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的意识。让员工意识到单位给了自己发展的空间,自己要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发展负责,独立工作承担责任的同时,也独立承担自我发展的责任,对自己进行激励和提高。让员工有权处理自己业务范围内的事情,同时要授予与其职责相适宜的决策权和行动权,这样,员工就会有责任感地去工作,也会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不断激励自己。对有一定能力的职工,要给他一个发挥才能的空间,让他把所有的潜能都发挥出来,达到最大限度的激励作用。
作者 顾品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