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融资的影响与对策

作者
【摘要】在金融危机经济背景下,贸易交易量急剧下降,国际贸易融资市场深受冲击。那么如何才能使得贸易融资走出困境,政府、银行和企业如何在复杂的经济局势寻找新的融资机会,是一个现实且紧迫的问题。本文试图分析金融危机下的国际贸易融资的影响,以期寻找解决贸易融资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金融危机 国际贸易 融资 对策
美国的次贷危机直接导致了全球大范围的金融危机的经济衰退,国际贸易作为全球经济的纽带,在这场金融危机中遭到了沉重的打击。2008年11月12日在日内瓦召开的贸易融资专家组会议的重要议题就是“金融危机导致贸易融资市场状况恶化”。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全球国际贸易量急剧下滑,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无论是世界500强大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国际贸易融资在金融危机之后,迟迟没有走出危机的阴影。国际贸易融资是一种围绕国际贸易结算的各个环节开展资金和信用融通的活动。国际贸易融资具有很强的偿付性,它围绕着进出口展开,为对外贸易服务,即融资对象限于进出口商业务。
一、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融资的影响
国际贸易融资是指在国际化的商品交易中,运用结构性短期融资工具,基于原油、金属、谷物等商品交易中的存货、预付款、应收账款等资产的融资。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的融资影响包括对贸易融资环境的影响、贸易融资的影响和贸易融资双方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融资环境的影响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金融指标包括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等。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金融危机给国际贸易的融资环境带来了寒潮,西方国家不少金融机构因陷入危机困境而申请破产。相关数据显示,国际贸易融资流动性的缺口2009年五月份已经增加到3000亿美元,而且这一数字依然有着急剧扩大的趋势。于是,在全球性的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下,各个国家和银行都实施了诸如提高利息和手续费用,降低国别限额、缩短还款期等手段加严放贷条件。如此繁琐而苛刻的融资条件使得不少企业望而却步,此举更是使得国际贸易融资雪上加霜,国际贸易融资步履维艰。正是因为国际贸易融资环境的不容乐观,许多企业不能正常地进行消费性的生产活动,现金及资金的运转失灵或者不畅以及市场需求的锐减,致使生产和消费环节都遭受到极大打击并迅速地萎缩。
(二)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影响
贸易融资风险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负面影响,金融危机引起的国际贸易融资风险主要表现为企业信用风险、银行信用风险以及国家风险等。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际国内各大企业的信用风险增大,中小企业融资较比平常更加困难,许多企业迫于资金需求铤而走险,利用多种国际贸易融资手段套取银行资金,某些出口企业甚至不息出口创汇的风险出口贸易产品,有的企业甚至不息触犯法律禁止条例为代价。由于深受国际金融动荡的影响,部分国家和地区信贷融资条件更为严格和谨慎,很多公司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来缓解资金链的短缺和其他借贷资金,致使进口性质的企业最终拖欠贷款甚至到了资不抵债的风险,甚至很多企业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
另外,各个国家在国际贸易的融资中也存在很大风险,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时有发生。欧美等发达国家,利用世贸组织WTO的特殊权利恣意盘剥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市场,通过实施一系列政府手段或修订部分法律条文来使自己的贸易保护主义堂而皇之的合法化。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又使得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之风愈演愈烈,不少国家以刺激经济、保护民族企业为幌子采取了多种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许多国家的诸如外偿付能力、主权担保有效性、外汇管制等方面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金融危机下的国际贸易融资风险不容小觑。
(三)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融资双方的影响
国际贸易融资双方主要是指贸易融资的交易双方即银行和企业。目前我国80%以上的贸易融资属于传统的贸易融资,主要由商业银行提供,构成了我国贸易融资的主要形式。它主要取决于贸易商的财务状况,包括:出口押汇、打包放款、票据贴现、保付代理、福费廷等。
从银行方面来看,银行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国际对外贸易中涉及信用证结算等银行信用的业务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作为贸易融资业务主体的一些国外金融机构,其原本较为稳健的资金运作系统因为经济不景气而产生大量的赖账和坏账业务。尤其是在美国的欧美地区,美国的次贷危机正是因为银行无所顾忌的放宽贷款条件,最终导致许多银行贷出的款项无法定期、定额的收回,逐渐形成了所谓的“问题银行”纷纷倒闭、破产。
从企业来看,因为全球的出口市场需求锐减,加之及时和足量的贸易融资难以保证,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就难以进行,其每日所消耗的成本却逐日增大,更加剧了企业的贸易融资难度,正常的资金链的断裂很有可能使得企业走上破产的道路。企业在国际贸易融资中的各种困难将极大影响到企业的信誉和中国对外贸易的经济形象。
二、金融危机下防范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对策与建议
在金融危机经济背景下,国际贸易交易量急剧下降,国际贸易融资市场深受冲击。那么如何才能使得贸易融资走出困境,政府、银行和企業如何在复杂的经济局势寻找新的融资机会,是一个现实且紧迫的问题。下面主要从政府、银行和企业三方面,对如何应对金融危机下的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提供几点对策和建议。
(一)政府要加快我国国际贸易风险防范体系建设
第一,政府应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政策性信用保险机构紧密配合的国际贸易风险防范体系。密切跟踪形势发展和变化,加大对高新技术产品的资金支持和投放力度。如根据我国贸易结构的调整方向和贸易发展战略,合理引导国际贸易融资流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加大对出口信用保险和出口担保的财政扶持力度,为分散和降低企业风险提供保证,为企业的良好发展创造有利的融资环境。
第二,政府应积极参与贸易融资的国际性地区性合作和协调,寻求与世界银行建立新型的资金合作机制。积极促进国内银行与国际银行的合作,鼓励国内银行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融资促进项目,降低并分担各种风险。如金融危机后,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加入泛美开发银行贸易融资便利项目,通过与泛美开发银行合作,中行可为出口企业提供最长达3年的担保和融资服务,中行还加入了?x国金融公司、亚洲开发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的贸易。
(二)银行要加强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
从银行的角度来讲贸易融资具有高流动性、短期性和重复性的特点,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各个世界性的金融机构和国家主体,相继出台贸易融资促进措施,银行也适时推出新型的贸易融资产品,为贸易提供资金支持,加速了贸易的复苏。首先,淡化财务分析和准入机制,有利于形成银行和企业间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国际贸易融资还能实现资金流和物流的控制,有利于风险的动态把握,避开企业经营不稳定的弱点。其次,银行要建立完整的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强调全程控制,确定风险责任和审贷剥离制度,实施授信的额度管理,有效降低、控制银行贷款风险。再次,建立融资授信审批通道,采用快速高效的审批机制。最后,发展国际保理等新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以及开展结构性贸易融资业务,将不同的国际贸易融资形式进行搭配组合,以满足不同企业的信贷需求,更好服务企业,及时提供定额的信贷款项,保证企业正常的经营和生产活动。
(三)企业要加强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
首先,企业要加强风险意识,充分认识国际贸易所涉及的风险,增强自身实力,正确应对国际贸易融资新形势,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竞争,及时的调整企业的产品战略,强化财务管理,不断健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弥补自身不足,提高企业实力。要规范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确保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与财务收支确实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之内进行。企业要有效地利用国际贸易融资工具促成交易、降低自身成本、规避风险,当然,企业还要定期的对员工进行培训和学习,讲解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等知识,使得员工准确了解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贸易融资产品与授信审批过程。
其次,要时刻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合理规避各种风险,转变粗放式经营的思路,建立完整的企业规避风险的机制,采取如信用证和保理等多种结算方式,以此来有效的控制业务过程和规避企业的风险。要经常开展风险防范知识培训讲座,建立有针对性的人才培训机制,培育熟悉国际贸易融资的各种产品,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等方式,降低风险使员工们时刻保持警惕风险的灵敏嗅觉。
参考文献
[1]谢海峰,国际金融危机下的国际金融贸易融资:影响、风险与对策;[J]科技广场,2009(06)
[2]钟子建,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与对策[J]中国外资,2010(05)
[3]刘静,金融危机下的国际贸易融资:作用、影响及中国选择,[J]硕士论文,2007年
[4]裴信伟,金融危机下我国的出口贸易融资[J]中国商贸,2010(19)
[5]付文平,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出口商贸易融资方式选择,[J]北方经贸,2010(12)
[6]程晓芳,当前形势下贸易融资业务应关注的风险点,[J]经济论坛2010(02)
[7]康楠,国际贸易融资的含义及其作用探究[J]中国商界,2008(11)
作者简介:何传友(1966-),安徽肥西人,任职于安徽省技术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师、高级财务管理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和投融资运作。
作者 何传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