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合作社支农项目贷款问题研究

作者
【摘要】“十二五” 时期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彻底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努力实现好最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就是在维护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实现农业增产,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等三大目标。本文正是以此为目标,从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重点探讨广大农村地区最重要的金融机构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支农项目贷款问题,以期对我国农信社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给出有效的可行性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信社 支农信贷 农村金融发展
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和进一步加大支农信贷力度是“十二五”时期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重要战略举措。作为农村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用合作社在此举中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分析和研究当前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在支农项目贷款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样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上的定位
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繁荣稳定是当前我国政府部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将农村信用合作社支农信贷工作与它们有效地结合起来,更好的发挥农村金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重大课题之一。
目前,有大量的农信社基层工作人员对农信社的市场定位、经营范围和服务对象等问题存在不少错误的认识,尤其以对“农村金融主力军”、服务“三农”和支持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尚不到位。这严重的从思想和行动上束缚了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这种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农村信用合作社应是农村资金的吸纳器,同时也是农村资金的“造血机”。农信社在广泛地吸收农村地区大量的社会闲余资金,形成大量的可贷资金,将其投放到农村水、电、气和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农村信用合作社充当着我国农民生产生活贷款的主要供给者。当前,由于农业的产业弱质性,注定了其生产效益低下,因而农贷的经济风险较城市工商业贷款要大。再加上国家所实行利率管制政策,使得一些商业银行不愿意在农村地区开展业务。因此,农信社就成为开办农民贷款和支农项目贷款等“三农”类贷款项目的核心金融企业骨干。
对此,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农信社的支农贷款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应该受制于国家有关政策作为指导。并根据自身的发展经营情况,在决定贷款对象、贷款金额、贷款方向上作出决定,这样不仅有利于落实国家有关支农惠农政策,更有利于农信社在国家的信贷计划之内,合理有效的利用自身资金实力。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由于取缔“两会”、国有商业银行逐渐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切实需要农信社担当起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所以国家有关部门也应该给与农信社有力的支持和合理的主力地位。总之,农信社的贷款业务绝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经营业务,而要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抓,以此切实有效地落实国家有关农村政策。
二、农村信用合作社支农项目贷款所存在的突出问题
尽管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农村地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发现农信社在其自身的经营管理中面临许多问题,尤其以支农项目贷款为甚。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农贷的高风险与农贷的低收益相矛盾。一般而言,农贷项目主要投资于农业生产,然而农业经济不仅受制于经济规律,更是依赖于自然规律,一旦农业投资遭遇到不利的市场波动或极端自然灾害,那么巨大损失将不可避免。受制于国家利率管制政策的影响,注定了农贷的收益不可能完全弥补其所遭遇的风险,因此,农贷项目的这种风险高,不确定性大而收益低的制度约束严重影响了农信社的发展空间。
第二,农信社资产安全与农贷项目“担保难”相矛盾。根据农信社所要求的贷款审慎原则,必须要求每一笔贷款都只能优先考虑资产的安全性,这就使得有担保措施的借款人将优先得到贷款。但是,当前我国农户所从事的农业生产基本为小规模家庭生产,因此它们所具有的抵押担保物很少,这就造成了农民因为无法提供合理有效的担保而贷不到资金用于生产生活。这也直接影响了信用社支农信贷资金的投放。
第三,注重资金效益的农信社经营评价体系与农村金融环境建设迫切性相矛盾。农信社作为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主体,直接受制于当地金融环境的好坏。反之,当地金融的好与坏也间接影响着农信社支持“三农”服务的质量。然而,当前的经营评价体系放在资金实质运作效率上,借鉴轻视了农村地区金融环境建设这一关心农村信用社会发展生存的重要意义。比如,忽视信用村镇乡镇以及信用户的评比、农村现代金融信息网络建设等“软环境”建设。因此,诚信守信的经营环境将成为农信社的发展关键农村社会金融环境之一。一个缺乏诚信的不良经营环境必将影响农信社支农信贷资金的投放效果。不良环境长久维持下去,必将加大农信社的经营风险,使得其支农信贷资产不断损失和支农效益不断降低等等。
三、相关问题应当采取的对策与建议
鉴于以上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所存在的问题,国家有关部门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的服务体系,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植。比如可以通过试点,先行获得经验,逐步将现有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造成为适合于当地发展的地方性金融机构。我们结合《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精神认为,要系统解决好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支农项目贷款所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三個方面着手:
第一,农村信用合作社要树立正确的“服务三农”经营理念。农村信用合作社要以《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根本行动指南,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服务三农”经营理念。要站在历史的高度,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目标,以农村金融支持“三农”为导向,真正承担起“农村金融主力军”这一重任。在具体的工作行动中,要做到深入农村、扎根农村,从而做到准确把握农村经济金融变化趋势,力求贴近农村实际,让农民舒心满意,真正有效地解决“三农”贷款问题。
第二,农村信用合作社要不断地进行经营创新和管理创新。具体来说,这些创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信贷制度的创新。在充分调查实践的基础上,着手建立一套适合于当前农村发展实际的新型“三农”项目贷款制度。其次,经营业务的创新。要努力调整当前阻碍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的各项经营业务因素,适时适机地对现有各项贷款项目进行科学创新,力求保留优点,改其缺点,以此不断提高支农贷款的适用性和灵活性,使其更好地满足农村地区不同借款人的需求。再次,内控机制的创新。在我国当前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信贷管理中,基层信用社基本上没有什么贷款的权限,虽然这有利于控制农信社的整体经营风险,但是这恰恰是阻碍其发展壮大的最重要约束力之一。因为在最了解农村信贷需求,最接近农民生产生活的正是这些基层社。合理可控的授予他们一些贷款权限,让他们在贷款对象的选择、贷款资金的使用方向、投资期限和投资金融上有更多的自主决定权,从而赋予其更大的职权和职责,以增强基层社支农信贷工作的动力。最后,全面推行审计制度创新。相比于贷后检查而言,贷款效益审计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建立一套管理明晰和切实有效的贷款管理制度,更能有效地检查信贷资金的投资流向和便于风险控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切实加大对一线信贷员工、信贷项目的效益审计,不仅可以避免信用社在支农信贷工作资产损失,而且可以第一时间发现信贷问题,从而更好地回收信贷资金等管理问题。
第三,农村信用合作社要积极为改善农村金融环境进行各种争优创先活动。我们知道,农村金融环境是农村信用合作社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是一种“鱼与水”的辩证关系,两者互相促进互相依赖。一个治理良好,生态优秀的农村金融环境,不仅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持续发展,更有利于农村信用合作社自身的健康成长。为此,农信社要本着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宗旨,在农村切切实实地开展各种业务活动,为农信社的自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前可以开展一种非常有建设性的争优创先活动,积极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争创信用乡镇,评选优秀信用农户等多方互动活动,相信这必将对农村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维护农村金融的稳定发展和经济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状况产生积极效果。
参考文献
[1]唐彦.完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策略分析.昆明:时代金融,2009(10).
[2]徐新.深化农信社改革的实践与思考.北京:中国农村金融, 2011(3).
[3]边庆祝.对深化我省农信社体制改革的思考与探析.哈尔滨:黑龙江金融, 2010(9).
作者简介:陈颖(1968-),女,汉族,辽宁新民人,经济师,任职于沈阳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计划财务部,研究方向:农村金融。
作者 陈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