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发展研究

【摘要】本文针对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发展中出现的不足之处进行研究,阐述了其不良贷款率过高、信贷品种单一以及信贷内控制度不完善的现状和处理方案。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信贷业务 对策
农村信用社(简称农信社)最初的建立宗旨就是要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为建设和谐新农村服务。农信社是针对农村地区实行的地方性金融组织。农民只需要进行入股实行社员民主管理,就能够享受农村信用社为他们提供金融服务。
一、农信社信贷业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贷款不良率居高不下
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不良率很高,而且长期以来得不到比较有效的解决。这种情况不仅仅是出现在一个地区,而是在全国都比较普遍,只是在发达的东部农村比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情况不是那么严重一点。导致不良率的因素包括:首先是政策方面的原因。因为政府对农信社进行了数次改革,正是这样的数次变革积累了一些遗留问题。计划经济时代的时候,农村的政府拥有对信用社进行管理和控制的能力,所以说信用社不仅需要进行基层财政的处理还需要作为政策金融机构来运转;其次就是社会经济环境因素:由于我国的信用社体系发展不是很完善,金融信用没有得到比较好的维护,再加上农村人口教育水平不是很高,没有足够的对金融信用知识和信用观念,所以农村的不良贷款比较多;最后就是管理体制因素:因为在农村经营信用社的时候,在经营管理方面长久以来都缺乏财产所有者的监督和管理,在没有真正意义上有权人来管理的话,农村信用社的利益能不能很好地实现就在于经营者个人是不是公正廉洁、诚实有信。
(二)信贷内控制的不完善
农村信用社在向农民借出贷款的时候还缺乏一个比较完善的信贷内控制度。要针对农村信贷的特点来规定好贷款人需要具备的条件、贷款的金额量等问题,反之,过于随意的话就会造成很多不良贷款,具体表现在:
1.农村信用社没有在借款之前严谨的审查贷款人的相关情况,特别是关于借款主题资格、贷款用途偿债能力和信用好坏等需要仔细了解清楚。对于信用度不好的人要拒绝提供贷款。而且就算是没有不良的信用记录的人也需要比较严格的资格审查。但是现实情况就是很多的信用社出现了有不良贷款记录的人又在同一农信社第二次甚至第三贷款或提供担保,对于担保人的主体资格担保范围及期限审查不严等情况,由此造成很多不良的贷款。
2.贷款决策虽有集体审批,但贷款责任不清。目前的农信社的贷款审批委员会的结构组成安排的不合理,这里面的贷审会存在一定的弊端;因为拥有信贷决策权力的人还参加贷款的资格审查。这样的责任分配往往将审贷过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得审贷委员在进行信贷决策的时候或多或少地受制于联社主任的个人意见,不公平性的产生必然会带来不良贷款。
3.贷后检查流于形式,未能及时预警风险,建立有效的贷后退出机制。
(三)信贷品种比较单一
农村的信贷是服务于农村经济的,而农村经济的发展不是单一的,这就要求信贷品种的多样性。只有适应经济发展的多样化,贷款营销品种才能够真正使得农民受益。目前,很多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服务还是停留在过去的方式,不仅仍然采用抵押、担保为主的贷款方式,还保局限在「柜台服务」和送货到田间地头这样的服务方式上,相比较之下,各大商业银行就进行了比较与时俱进的改革措施,不仅致力于信贷产品开发,还推出了多种多样的信贷品种,满足人们在消费、上学以及市场上企事业单位的融资等方面的贷款需要。
二、加强农信社信贷业务发展的对策
最近几年农信社在信贷业务上虽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需要向各大商业银行信贷方面的服务学习,积极采取比较合理的方案解决信贷业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的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盘活不良贷款
针对很多比较难于处理的不良贷款,农村信用社应该在省政府的支持下,由省联社直接出面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比如说,商业银行就采用剥离不良贷款的方式进行不良贷款的处理,这是可以借鉴的。建立这样的机构的作用就在于将分散在各个信用社的不良贷款集中起来,由专门的人员来进行处理,一方面能够较好地获得法律方面的帮助,按照法规处理不良资产,交给法院来进行处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获得政府的财政支持,为那些农信社核销不良贷款充实资本金,维持其正常运转。
(二)加强贷款营销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贷款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农村信用社要增加自己的贷款营销需要抓住浮动贷款利率在农信社试点这个难得的机会。一般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改变观念,强化贷款营销意识,目前很多的农信社干部职工没有正确了解农村市场的资金走向,错误地认为农信社资金是需求大于供给,没有什么竞争压力,没有必要增加贷款的营销;其次就是深入调查研究,确定目标任务。农信社遍布全国各个农村经济领域,所以说要按照各个区域的具体状况来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信贷产品;最后就是按照市场进入策略和柜台贷款业务建立一个综合性的农村营销网络,根据市场的需要发展不同的贷款品种,提供个性化金融产品与服务;最后采取市场竞争策略,提高服务质量和贷款效益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三)改进和加强农信社信贷管理
加强和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建立严格的贷款管理责任及追究制度,改革和完善现有的信贷审批机制,强化贷后管理,对信贷客户全面实施动态监测、动态预警及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1]余志海.农村信用社加强信贷管理的对策[J].南方金融,2003(11).
作者简介:胡国辉(1977-),男,经济师,就职于阜新市清河门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研究方向:金融,经济。
(责任编辑:刘晶晶)
作者 胡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