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金钱货币的独立思考

【摘要】柏拉图说,人类的灵魂有向上的翼,欲望的黑马和精神的白马一路飞奔,控制两匹马的是人的理性事实上,人类的理性比人自以为是要脆弱得多,时常人类信马由缰、不问不顾何去何从,不可消弭的沉重欲望很可能会折断了灵魂的翅膀,使其跌落于深重的泥沼。人们的狂热行为不理智的行为,似乎来源于资本家的煽动,更多的是来源于人们本身对财富的渴望与追求。本文通过对《货币战争》和《大癫狂——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全民疯狂》这两本书的阅读与感悟,从「中国大妈」展开,从而引发读者的一些独立思考。
【关键词】《货币战争》 《大癫狂——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全民疯狂》 独立思考
2013 年国际传媒上有个很红火的词——「中国大妈」。我们还原一下事件,国际黄金价格在 4 月 12 日和 4 月 15 日经历了一次震撼暴跌,直接从 1550 美元/盎司(约合人民币 307 元/克)下探到了 1321 美元/盎司(约合人民币 261 元/克)。随后,来自各方的抢购黄金消息,打破了供需平衡。「中国大妈」(一些中国民众)疯狂「抄底」黄金,恰逢金价止跌回升,使得好些人以为是「中国大妈」打败了华尔街,而这只是纯属巧合。2013 年 5 月金价的一再下跌,「中国大妈」投资被套,疯狂抢购金潮迅速退潮。这让我联想起了最近读的两本书《货币战争》,书中描述的货币和民众的疯狂都让读者们看到了这么一个道理:我们需从群体性的盲从和轻信中解脱出来,并获得独立的思考和有益的反思。
《货币战争》一书通过描写国际金融集团及其代言人在世界金融史上翻云覆雨的过程,解释了对金钱的角逐如何主导西方历史的发展与国家财富的分配,通过再现统治世界的精英俱乐部在政治与经济领域不断掀起金融战役的手段与结果。最后告诫人们警惕潜在的金融打击,为迎接一场「不流血」的战争做好准备。这本书出版后可以说是在金融界引起了「头脑风暴」,金融学家,经济学家,各界的知识分子等等都纷纷讨论书中的观点,有贬有赞,但是本文认为,就本书引起社会各界的热议而言,这是个好的现象,中国进入 WTO 以来,各种贸易金融等风险不断加大,2008 年的次贷危机波及中国,2010 年 10 月中旬开始,美国开始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逼迫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将导致中国出口企业利润下降甚至亏损,从而迫使企业资金从实体经济转向金融市场,造成资产泡沫化,美国就可以利用金融工具轻易的夺取中国的财富。从金融安全的角度出发,国家确实应该加强风险防范,如今社会对金融关注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各界热议此话题,也可以加深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其他组织潜规则的认识。
「中国大妈」真的可以打败华尔街大鳄吗?如今,「中国大妈」已过去一年多,我们并没有看到所谓的中国大妈大妈打败华尔街。在被市场称为「黄金死多头」的《货币战争》作者宋鸿兵看来,这个问题是肯定的。然而,不管是「中国大妈」还是「印度大婶」,面对民间消费者抱团「抄底」的行为,一向信奉顺势而为的期货市场专家却一致认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中国大妈」们切不可太冲动。中国大妈为何如此偏爱黄金,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在中国,民间投资渠道十分狭窄,除了房地产、黄金之外,百姓似乎没有任何对抗通胀的武器。股市低迷,房地产价格布满疑云,民间拆借游走在灰色地带,银行利率抵不上物价上涨……这些障碍让偏好储蓄的中国民众手里握着大量现金却毫无投资出路。
《大癫狂——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全民疯狂》一书同样讲述了以上的道理。作者查里斯·麦基用史料和高超的叙事能力见证了人类的集体疯狂见证了推动这个星球不停旋转的欲望力量。该书描述了 400 多年前,荷兰人为了郁金香球而神魂颠倒,法国人为了虚假的「密斯斯比计划」而陷入巨大的投机狂热中,300 年前,以理智主城的英国人同样在「南海泡沫」。这本书与《货币战争》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着重描述普通群众出于发财致富的冲动欲望或是出于他人行为的亦步亦趋而试图不必通过辛苦劳动就一夜暴富的行为,后者主要是讲述大资本家等一群社会精英运用货币手段控制政府,进而引发一系列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一战,二战,东欧巨变,苏联解体,1929 年的经济危机等,无一不是货币惹的祸。《大癫狂》中的民众是参与者,而《货币战争》中的银行家是策划者,这就注定了如果民众没有清醒的头脑,那么就会掉进策划者的套里。但两本书都有个共同点就是都离不开货币,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上层精英,大家都在追逐着货币金钱。同样地「中国大妈」也是追逐着金钱货币。「中国大妈」的表现似乎就跟 400 多年前的荷兰民众一样,一样地疯狂。这是一个大众性的幻想和癫狂,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特别是民众的投资,无专业的知识和充足的经验,更加不要随便下水。无数的历史告诉我们最终泡沫和幻梦都会如日光下的露水一样,刹那间烟消云散了,正如一句古诗所言: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我们必须时刻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独自去判断自己的行为。
如今,群体性的大众幻想依然不断出现,制造着一个又一个的话题,吸引着一群有一群人的参与,结果则是有喜有悲,过程同样有起有落,而参与者所环抱的激情与梦想却依然如故。股市尤其如此,制造泡沫和迷梦的投资者总是最后的大赢家,而那些被财富欲望冲昏了头的股民们则不得不成为历次金融大投机的牺牲者。
参考文献
[1]吕晓雷.也谈货币——读《货币战争》.安徽水利财全,2008 年(2).
[2]易宪容. 我读《货币战争》——《货币战争》颠倒和混淆了许多基本的概念及常识. 南方周末,2008(3.13)第 D24 版.
[3]王双进,赵唯杰.关于《货币战争》的两点思虑[F].经济理论研究,2009(7).
[4]杨吉.审视没有硝烟的货币战争,IT Time Weekly,2008(2.20).
[5]宋鸿兵.货币战争.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6.
[6](英)查尔斯﹒麦基(Markey,c.)着;张力译.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廖慧玲(1992-),女,广东清远人,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11 级本科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作者 廖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