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的模式选择


【摘要】目前,在全球经济越来越复杂的环境下,人民币的国际化道路正迎来一个绝佳的历史机会。对此,国内学者普遍认为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具备了经济规模、贸易支撑及政治实力等条件,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存在金融市场不发达、人民币尚未自由兑换等障碍。因此,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及模式选择就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人民币 国际化 路径选择 模式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
(一)拥有庞大的经济总量和稳定开放的政局
稳定开放的政局是一国货币对外信誉的保障,规模庞大的经济总量为货币的国际化提供强大的物资后盾。2008 年,中国 GDP 已经约占全球 GDP 的 10%,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 年中国 GDP 总量位列全球第二位,我国的强大经济实力已经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拥有强有力的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地位
国际贸易和投资是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重要途径,根据 IMF 对日元、德国马克国际化进程的研究发现,强大的出口和较高的国际投资地位可以直接推动该国货币在国际上的广泛使用。在 1980--2009 年底这段期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从 181.2 亿美元急剧增至 22072 亿美元,对外贸易总额一跃成为全球第一位,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占世界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由 1990 年的 1.65% 上升至 2007 年的 7.73%。因此,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比重,中国在国际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均与日俱增。
(三)拥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和遍及全球的金融机构、服务网络
这是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基本保障。它能为一国货币的国际汇兑和转移提供渠道,为各经济主体在国际支付方面提供便利,为世界各国在经济活动中提供个性化的金融工具和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四)实现货币的完全可自由兑换
一国货币允许自由兑换,并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由市场本身来决定货币的汇率是一国货币走向国际化的前提。2009 年 4 月 8 日,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7 月 2 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各部委出台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人民币跨境结算正式启动。
人民币国际化是把「双刃剑」,若发展进程出现差错,中国的经济将会受到来自国内外两方面的冲击。因此,人民币国际化的模式选择很重要。
二、人民币国际化可选择的模式
(一)日元模式,即「贸易结算 + 离岸市场」模式
离岸金融中心指经营可自由兑换货币、交易在非居民之间进行、基本不受所在国法规限制、同时享受一定待遇的独立金融市场,其主要功能是发行货币国可以抵御外贸过程中的汇率风险。
很多人认为该模式可以运用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原因是日元国际化的基础是其国力以及经济实力的提升,而且日本采取了谨慎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使其国际贸易及经常项目常年处于顺差地位,国际储备的积累也日渐雄厚,这些均与我国目前的情况十分吻合。
但日元国际化并不算成功。例如,日元在世界国际储备货币中的份额由 1995 年的 6.78% 下降到为 2009 年的 3.01%,不仅低于当时的英镑(4.29%),更是被美元(62.17%)和欧元(27.3%)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其失败主要是启动国际货币化之时,日元在国际上的贸易结算地位仍然较低,且国内金融市场尚不健全,贸然开通了离岸市场,使日元成为了一种「载体货币」,更多地被用于套利。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目的开放是必须的,但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还不算成功,很可能会步日元的后尘。
因此,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应注重金融开放的渐进性、步骤性。首先,进行实体部门的改革,以实体经济为依托,为人民币国际化打下经济基础;其次,对金融部门进行改革,加强管理水平,减少境外金融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冲击;最后,改革资本账户,充分满足客户的结算与资金需求。成功后,人民币将在国际贸易中掌握货币结算的主动权,也将顺其自然地成为「硬通货」。
(二)美元模式,即「资本输出 + 跨国企业」模式
美元模式,即通过贸易逆差输出资本,再通过资本账户顺差实现货币回流。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货币回流问题可以用下图表示:
在资本输出和「回流」的相互作用当中,人民币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国际货币。但是该模式的成功需要以跨国企业为载体,关键是建立以本国企业为核心的全球产业链,获得分配资源、利润的权利,才能得到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主动权。
但美元国际化具有先天的历史优势,这是人民币无可比拟的,20 世纪上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成就了美元经济超级大国的梦想,其超级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使其即使与黄金脱钩,也能凭借存量优势在世界信用货币体系中处于「龙头」地位。目前,人民币想通过国际制度安排实现国际化几乎是不可能的,可以说,美元路径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三)欧元模式,即先货币区域化,然后再转向货币国际化
欧元的国际化道路为:欧盟 12 国在核心货币马克的带领下,放弃各自的货币政策,形成区域共同体,并于 2002 年推出欧元,取代区域内流通的 12 种货币,目前,欧元占世界全部货币储备的 27% 左右。
人民币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应该向欧元学习,分阶段进行:第一步是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第二步是推动人民币的区域国际化或准国际化,推进人民币在周边地区或国家流通,使之逐步成为区域性主导货币;最后人民币才可能最终走向国际化。
因此,现在的工作重点是加强人民币的区域性国际化或准国际化。其关键不是急于求成,而是要保持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和人民币币值的相对稳定,在此基础上逐渐增强人民币的地区影响,从战略的高度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国际化。
(四)政府推动式,即「弱经济---强制度」组合模式
这里的弱经济,并不是指该国经济落后,而是指还未达到国际货币国的经济水平和实力。强制度是指政府通过合理的制度调整和安排来弥补弱经济带来的不足。
在该组合模式下,我国可以一边提升经济总量,使经济保持适度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可以发挥制度创新在金融开放中的作用,发挥政府职能, 其实质是市场手段与政府手段的相配合。
目前,从经济总量比较来看,中国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必须根据我国实际发展情况和国际货币体系新的历史背景,以全新的思维角度进行探讨和创新,寻求一种更合理的货币金融制度安排去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目标。人民币国际化若要成功,除了需要持续的市场化推动,还必须在确保货币主权的基础上加强与域内国家(地区)间的货币合作。所以,「弱经济 + 强制度」的组合模式在目前中国经济已经强大而还未十分强大的时期较为适应。市场、政府两者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五)无模式可循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背景不同,所以人民币国际化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只能取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我们既要认识到该行为给我国带来的效益,也应清醒认识到人民币带来的弊端。
因此,我们要做的不是研究国外货币国际化时的进程,而是应该将主要的精力放到健全国内的金融市场,不遗余力地巩固和提升人民币在周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信誉、形象和地位,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坚强的后盾。
三、结论
虽然美元、日元、欧元国际化的历程各有不同,但有几方面却是一致的。1.经济实力。这也是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基本条件。但经济应该全面发展。2.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货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在进出口贸易中用于结算,与主要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存在密切的关系。3.发达的金融市场。这是充分实现货币自由流动及资本项目完全开放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在这几个方面坚持不懈地努力。
我们目前面临的情况和日本当年很相似,所以我们可以模仿日元当初利用离岸市场以日元进行结算为开始。但我们也应该对日元国际化的失败引以为戒,除了加强国内金融市场的监管,还应该结合美元、欧元的国际化历程,尤其是欧元,其分步骤国际化的策略值得我们参考。
参考文献
[1]宋庆伟.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阶段和路径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0(06).
[2]何慧刚.人民币国际化:模式选择与路径安排[J].财经科学,2007(02).
[3]何慧刚.欧元模式和美元化模式比较分析及其对东亚货币合作的启示[J].经济前沿,2005(11).
[4]徐新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理论与实证[D].复旦大学,2006.
[5]郏雨薇,吕英巧.人民币国际化中的货币回流问题[J].东方企业文化,2011(08).
作者简介:裴东慧(1987-),女,河南人,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于晓滨(1986-),男,山东人,研究生,研究方向:城镇化与城市经济。
(编辑:陈岑)
作者 裴东慧 于晓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