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特点、难题及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往来源远流长,本文在分析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双边经贸合作的特点,并根据目前经贸合作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双边经贸合作的难题,并进一步对中国和东盟经贸合作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
【关键词】经贸合作现状 特点 难题 发展趋势
一、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源远流长
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往来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就与东盟国家间进行商品交易(如犀角、象牙等),此后,我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贸易范围不断地扩大,丝绸、香料、瓷器、铜钱、鸦片、茶叶等都不断地成为了贸易对象;贸易国家也不断地增加,到了西晋、南北朝时期,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国家已经增加到了 10 多个;进行贸易的商品结构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由最初单纯的奢侈品不断向生活日用品过度。
二战以后的一段时期,由于冷战思维,我国与很多东盟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有所中断,这段时间的贸易主要以民间贸易为主。随着东盟国家对华态度的转变,我国又不断地恢复了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此时,经贸合作形式也开始发生了变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开始日趋活跃[1]。冷战结束以后,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关系进入了全新的阶段,在这一时期,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和相互投资都呈现出了迅勐增长的态势。据中国官方统计,中国和东盟各国之间贸易平均增长了 27.384 倍,其中中柬、中越之间的贸易分别增长了 103.2 倍和 100.3 倍[2]。
二、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现状及特点
自 2010 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以来,中国—东盟贸易增长迅速,2012 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 4000.93 亿美元,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 2042.72 亿美元,同比增长 20.1%;自东盟进口 1958.21 亿美元,同比增长 1.5%。中国连续四年是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继续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3],同时保持为中国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
(一)双边货物贸易总量增长迅速
据中国海关统计,从 2002 年至 2012 年,中国与东盟的货物贸易从 547.7 亿美元增至 4000.9 亿美元[4]。如下图 1 所示,除了 2008 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贸易量有所减少之外,其余年份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贸易总量呈不断上升趋势,尤其是 2010 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以来,贸易总量的涨幅不断扩大。
图 1 中国和东盟 2000~2012 年的贸易发展趋势图
(二)进出口商品结构出现了新变化
在 2010 年,机电和矿产品贸易占半壁江山,中国对东盟进出口的前三大类产品为电机、电器、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核反应堆,锅炉,机器,机械器具及零件和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产品;沥青等。然而到 2012 年,这种进出口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具体情况详见表 1[5]。
表 1 2012 年我国对东盟进出口前十大类商品情况表
资料来源:《中国外贸进出口年度报告 2012》。
(三)与东盟贸易集中于六国
2012 年,中国与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和菲律宾六国的贸易总额达到 4001 亿美元,占中国与东盟整体贸易总额的 96.7%。具体情况见表 2。
表 2 2012 年我国与东盟各成员国进出口情况表
资料来源:《中国外贸进出口年度报告 2012》。
(四)贸易互补性和竞争性同时存在
为了满足广大需求,在农产品贸易方面,我国一方面从东盟各国进口热带水果、棕榈油等,另一方面向东盟出口蔬菜、茶叶等产品。在原料进出口贸易方面,我国一方面进口部分资源性产品以缓解需求的压力,另一方面出口东盟国家生产成本较高或国内外差价大的商品如钢材、成品油等;但同时,我国和东盟在生产服装、鞋类、玩具等产品方面,由于产品类似,双方出口市场几近相同,且产品的经济附加值都较低,因此,形成了很大的竞争。
(五)双边服务贸易蓬勃发展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五大服务贸易伙伴,同时也是中国第五大服务贸易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地。2011 年上半年,双边服务贸易总额达到 174 亿美元,同比增长 34.9%[6]。
(六)私营企业在东盟贸易中表现越来越活跃
近年来,私营企业加大了对东盟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2012 年,我国私营企业对东盟进出口 1340.4 亿美元,增长 23.1%,增速超过总体 12.9 个百分点[5],占比由 2011 年的 30% 上升到 33.5%。如图 2。
图 2 2012 年中国对东盟进出口经营主体比重图
三、中国东盟经贸合作面临的难题
中国与东盟贸易合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合作中也存在一些难题,如果不将这些难题解决,势必会影响以后双方贸易的深入合作。
(一)领土争端影响了双边贸易的快速发展
东盟十国中,与中国在南海有领土争端的国家有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文莱 4 个国家。受领土争端的影响,我国与菲律宾和越南在 2012 年的双边贸易增速分别下降 3.4 个百分点、8.2 个百分点,其中 5 月起,我国自菲律宾月度进口水果额转升为降,且降幅均在 25% 以上,全年下降 22.9%[5]。领土争端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对东盟的贸易发展。
(二)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的深入推进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东盟各国先后采取了不同程度的贸易保护措施,如:泰国对来自我国的镀(涂)铝锌钢产品和铝锌涂层钢产品分别征收 42.88% 和 26.22% 的临时反倾销税;印度尼西亚对从我国进口的马口铁发起反倾销调查,对冷轧钢卷征收 60% 以上的反倾销税等[5],这些贸易保护主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和东盟各国贸易的深入推进。
(三)世界各经济体争相与东盟合作削弱了自贸区政策的优惠效果
东盟作为当今世界最有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全球各大重要经济体争相加强与之合作。如:2012 年奥巴马先后出访东盟各国,并对其提出援助;欧盟、日本、俄罗斯等国也在不断加强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合作,这些经济体的强势进入无疑会蚕食我国在东盟的市场份额,也将削弱我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域优惠政策效果。
另外,双方服务贸易市场开放力度不够、企业缺乏走进对方市场的商务信息以及缺乏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政策的了解[7]等难题仍然不容忽视。解决这些难题,不仅需要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和政府双方积极推动,不断开放市场,创新合作,也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及了解自由贸易区政策,只有这样,才能将问题逐渐缩小。
四、中国和东盟经贸合作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双方贸易将有更大发展
面对全球经济回暖的形势,我国与东盟加强合作共同发展成为现实选择。2002 年自贸区启动时,双边贸易额仅为 547.8 亿美元;2012 年,双边贸易额为 4000.9 亿美元,增长近 7 倍。未来几年我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将继续呈积极走势。在世界经济向好的前景下,双边贸易额将迎来新的突破。
(二)双方合作领域将更加广泛
2012 年 9 月举行的第 9 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合作共赢促发展」为主题,旨在提高双方各领域的友好交流,促进双方进一步的经济合作,未来几年,中国与东盟将会加强科技、文化、农业、信息技术、知识产权等各方面的合作,促进双边交流再上新台阶。
(三)金融与投资将进一步扩大
东盟是我国在境外投资第一大市场,也是我国第三大外资来源地。未来几年,我国将进一步完善金融机制,鼓励中小企业积极走出去,势必进一步促进区域内各国的产业升级,实现更高层面的发展。
(四)优势互补将进一步体现
中国和东盟各国间虽然在产品方面存在一定的同质化,但是也有很强的互补性。只有充分利用经济互补性才能有利于双方的经济发展,因此,随着相互开放市场,中国与东盟国家产业间的横向合作,和产业内的纵向合作将不断有新的变化[8]。
(五)政治关系将进一步巩固
未来中国和东盟各国的经济合作将更加深入,也势必会形成越来越多的经济利益,为了共同的经济利益,各国必然会加强合作,促进政治关系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在重大国际问题和区域安全问题上,双方的立场将会更加一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必将推动双方的战略伙伴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
参考文献
[1]王勤等着.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新格局[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2]施本植着.东盟国家投资贸易壁垒及对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3]www.cafta.org.cn.2012 年中国—东盟贸易额突破 4000 亿美元 [EB/OL].(2013-01-11).http://www.cafta.org.cn/show.php?contentid =66977.
[4]崔卫杰等着.中国自由贸易区发展报告 2011[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12.
[5]海关总署综合统计司编.中国外贸进出口年度报告 2012[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13.
[6]梁明等着.中国自由贸易区发展报告 2012[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13.
[7]汪德荣等着.中国—东盟贸易概论[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
[8]许宁宁,安晓宇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东盟企业在中国[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史枫林(1986-),女,汉族,河南项城人,云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陆亚琴(1972-),女,云南楚雄人,经济学博士,云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东南亚贸易、环境与贸易。
作者 史枫林 陆亚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