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对新审计准则理论体系中几个问题的逻辑思考

【摘要】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注册会计师综合能力的提升,国家财政部在 2010 年 11 月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理论体系进行了修改。在新颁布的审计准则理论体系中,体现目标导向的原理,确立了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报告的总方针。本文对新审计准则理论体系中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审计准则理论体系 基本含义 问题思考
我国颁布的审计准则借鉴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理论研究成果,并总结了我国注册会计师多年的审计经验,对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规范,具有时代性和科学性。可是在修订的过程中多多少少的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对准则理论体系的实施造成一定影响。为此,希望国家的相关部门能进行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一、新审计准则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
(一)整理体系,使数据明朗,清晰
旧审计准则理论体系的制定,除了目录和最后的附言以外,主要章节的排列方式不同,有的是按照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进行排列,有的按照程序审计排列,想找一个统一的标准都难,给刚接触审计学的学员们无疑是增加了不少困难。新的审计准则理论体系在旧的基础上进行了统一,主要包括五大部分,目标,标题,主要内容,解释说明和在最后附加了的参考文献等,在内容上也是通俗易懂很快抓出核心思想,突出了审计准则理论体系的操作性和简练性[1]。
(二)体系改变了部分审计学课程的教学方式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老师的引导下,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们对审计学课程充满兴趣,让学生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考核方面,要改变成绩分值比重,例如取消名词解释,增加案例分析和实验报告等,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三)体系的制定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
我们要根据我国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和对审计准则的认可程度等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制定审计准则,使之即能保持我国特色,也能与国际通行法相衔接。中国准则理论体系要根据我国国情与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进行讨论、在业务上进行鉴定等方面较好的体现新审计准则理论体系。最终能为注册会计师、社会公众和相关监管部门所理解。
二、新审计准则理论体系中的问题的思考
(一)新审计准则理论体系中管理层声明书规定中存在的问题
新审计准则理论体系在 2012 年 1 月 1 日正式施行,在一本审计辅导教材上,管理层声明书是这么说的,指在审计准则上,单个审计准则理论体系被称之为《管理层声明》。在《审计法》和《审计实施条例》上管理层声明书是指由书面管理层声明书和口头管理层声明书构成。
我们在新审计准则理论体系中查到,在第 1328 号和 1522 号中是这样规定的:管理层声明书是指由书面管理层声明书和口头管理层声明书构成。书面声明包括企业董事会、注册会计师和相关机构出示的相关证明;口头管理层声明书是指要根据公司内部人员要根据管理层人员的口述制定声明书。新审计准则理论体系中的这项规定不太合理,会使得审计管理混乱化,因此,国家相关部门不应当采用新审计准则理论体系当中的这项规定进行审计管理,相关部门应当在《审计法》和《审计实施条例》管理层声明书定义的基础上对新审计准则理论体系进行完善。另外,相关部门在以后的准则修订当中,应当取消该准则当中关于管理层书面声明可以采用的形式中第三种规定[2]。
(二)新审计准则理论体系中强调事项段存在的问题
关于强调事项段审计准则是这样规定的: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完成以后,会在审计报告之后添加强调事项段进行解释说明,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让使用审计报告的人产生误解。新审计准则理论体系中规定除了重要的事项以外,审计报告的后面不应该添加强调事项段。所谓重要的事项是指增加其他审计准则强调事项段的情形[3]。
我们在新审计准则理论体系中查到,在第 1324 号和 1521 号中有「除了重要的事项以外,审计报告的后面不应该添加强调事项段。所谓重要的事项是指增加其他审计准则强调事项段的情形」。新审计准则当中的这种做法不仅给准则相关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而且准则当中的这种做法还是不科学的,新审计准则当中的这种做法让人感觉十分凌乱,该准则不具有科学合理性,也缺乏系统连贯性,使得新审计准则理论体系不协调。因此,在以后的准则修订当中,必须删除其他准则当中对非标准报告规定的内容,把那些不科学的内容列入非标准审计报告准则当中[4]。
(三)新审计准则理论体系关于追究审计人员责任存在问题
在新审计准则理论体系中,规定了「审计机关对注册会计师违反法律法规和本准则的行为,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追究一定的责任」的含煳条款。另外,在准则当中,还对「舞弊三因子」进行了强调,对审计人员进行徇私舞弊的可能性进行了强调,这三大因子主要包括产生舞弊的机会、动机和压力。
这样做不利于审计机关给注册会计师树立严格规范审计的责任追究意识和责任心意识,也破坏了准则本身的严谨性。建议应该明确加上审计准则理论体系的具体追究机制,严肃执行审计行为规范,为推动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全面开展,切实提高绩效审计的整体质量[5]。因此,在以后的准则修订当中,应当对审计准则当中有关责任追究的内容进行完善,让这部分内容能够集中体现在审计准则管理层声明当中;在以后的准则当中,还应当在「有错推定假设」的基础上将准则的指导思想进行统一,不断完善审计管理制度,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审计准则理论体系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打破了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的过程中的逻辑性和科学性。一个系统的审计准则研究在框架事实上,注册会计师的学习任务会更加重要。希望在以后的修订中,也要考虑到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振武,张子瑾.信息系统审计理论结构框架研究[J].会计之友.2011.21:91-96.
[2]马永保.独立审计准则技术性与法律性之间冲突及其解决对策[J].政法学刊.2013.05:19-25.
[3]周旭枚.基于新《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实施的高校内部审计的思考[J].财政监督.2014.17:6-8.
[4]张泽华,rewD.Bailey,AudreyA.Gramling.内部审计的研究机会(译文)[J].商.2014.18:80-88.
[5]曲明,刘康.政府绩效审计理论框架的构建[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84-89+128.
作者 蔡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