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财政审计大格局相关问题刍议

作者
作者

【摘要】审计署提出着力构建国家财政审计大格局,目的在于提高财政审计的整体性、宏观性和建设性,进而促进深化财政改革和加强财政管理。本文主要探讨了财政审计大格局的项目安排、做法和方式以及需要着重处理好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财政 审计 大格局

2011 年,审计署制定了「十二五」时期的审计工作发展规划。财政审计,以规范预算管理、推动财政体制改革、促进建立公共财政体系、保障财政安全、提高财政绩效水平为目标,坚持「揭露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提高绩效」的审计思路,全面提升预算执行审计的层次和水平。为进一步推动财政审计一体化进程,充分发挥财政审计整体合力,审计署提出着力构建国家财政审计大格局,目的在于提高财政审计的整体性、宏观性和建设性,进而促进深化财政改革和加强财政管理。

一、财政审计大格局内涵

(一)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概念

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就是审计机关按照完整的财政审计范围,围绕着年度财政审计目标,将财政审计与延伸审计调查、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非税收入审计、地方政府债务审计、各项基金审计、财政投融资审计、环境资源审计等予以融合,并确定各审计项目的审计目标;对项目选择、审计内容、审计重点、审计资源、组织实施和成果利用进行统筹管理。

(二)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内容

1.围绕年度财政审计目标,合理选择审计项目,并确定各审计项目的审计目标。财政审计要以预算执行审计为主线,突出反映年度预算编制规范、完整和预算执行情况,拓展监督权力运行的广度和深度。公共财政框架下的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系,不仅包括本级财政收支,还包括政府性基金收支、国有经营资本金收支、政府负债等全部政府收支。

2.围绕审计项目的审计目标,合理确定审计内容和审计重点。财政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均是以「大财政」审计为核心,有效结合金融外资、农业社保、企业、资源环境、财政投融资工程项目等专业审计完成。

3.统筹安排审计力量和审计时间,确保各审计项目顺利完成且相互协调。根据「大财政」审计目标,制定审计方案,并分解成金融外资、农业社保、企业、资源环境、财政投融资工程等项目,再制定各个项目目标;然后根据审计时限和按照审计调查情况,根据预计的工作量,统筹安排各相应处室审计力量加以保障,确保各项目相互协调配合,最终顺利完成。

4.查找问题,提出纠正意见建议,整合审计信息,编写审计报告,形成「审计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各个审计项目目标,认真学习各项法律法规,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查找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问题提出处理意见,整合各个项目审计信息,编写审计报告,最终汇总「两个报告」。

二、财政审计大格局的项目安排、做法和方式

(一)财政审计大格局项目安排

财政审计大格局主要以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为主,还包括对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主要围绕财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非税收入,财政转移支付和财政投融资工程管理展开。具体包括: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财政决算审计、镇(街)财政审计、财政转移支付审计、政府负债审计、土地基金收入支出审计、部门预算审计、部门决算审计、各类基金和政府性收费等非税收审计、「三农」资金专项审计、社会保障等民生资金专项审计、资源环境专项资金审计、财政投资绩效审计、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及专项审计调查;金融机构审计、重点国有企业财务收支审计和各项专项审计调查。

(二)财政审计大格局主要做法

打破处室界限组建审计组,既考虑到各业务处室的行业侧重内容和工作时间,又兼顾各审计人员的专业特长,突出每个阶段的中心任务,保障审计组的高效运转。如审计机关金融处、财政处、经贸处、农业社保处、行政事业处、环境资源处、经济责任处和计算机中心等内部各专业审计部门凭着各自处室的特性和优势,在财政审计大格局的目标下,各专业审计部门都承担着相应的责任,而且各项目组组长都必须同财政审计紧密结合,以财政审计为核心,充分发挥审计机关的整体合力,实现审计机关人力、物力、技术信息等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审计效率,最终达到提升审计效能。

(三)财政审计大格局主要方式

财政审计大格局主要方式,主要是根据各项目特点,坚持做好多种审计类型和方式的有机结合。在财政审计大格局中,联系实际,努力做到「六个加强」:一是加强各专业项目审计目标与财政审计目标相结合;二是加强各部门单位预算执行审计或决算审计与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或财政决算审计相结合;三是加强财政财务收支、财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和财政绩效管理审计相结合;四是加强行政事业和企业单位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审计相结合;五是加强各类专项资金审计调查与财政审计相结合;六是加强审计科学信息化建设与财政审计相结合。

三、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需做好的几项内容

着力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改变了传统的财政审计理念、审计项目安排、现场组织实施、审计方式方法主要的目标是提高财政审计的宏观性、针对性、时效性。

(一)整合审计计划

确定年度审计项目后,审计机关应以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为主线,各审计项目方案围绕进行展开。

(二)整合审计力量

牢固树立财政审计大格局的观念,将各专业审计力量进行整合,重点项目重点突破,充分各自优势,形成合力。

(三)整合审计方式

根据各项目特点,坚持多种审计类型和方式有机结合,采取措施,提高审计质量。

(四)整合审计结果

紧紧围绕「两个报告」主题,对所有审计报告进行整合,根据审计总方案目标,披露问题,做好评价,从体制、机制提出建议,最终达到财政审计大格局预期效果,推进财政审计工作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谢志华,张頔.试论如何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基于财政风险新特点的视角[J].审计研究,2011(03).

[2]刘明睿.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内涵和思路分析[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04).

作者简介:张江文(1973-),男,福建平和人,经济师,本科,厦门市海沧区审计事务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审计。


作者 张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