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表现及控制措施分析

作者
【摘要】应收账款是企业以赊销的方式提供产品或劳务而形成的一种债权,其本质为商业信用的表现形式之一。本文分析了形成应收账款的原因及其所蕴含的风险因素,最后提出了基于风险导向的应收账款管理方法。
【关键词】应收账款 风险 应收账款管理 风险控制
一、应收账款的形成原因
1.企业以扩大销售为动机增加赊销活动。扩大销售是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效益的根本途径之一,销售收入的扩大是企业日产经营活动的第一要务。同时,充足的现金流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要素。在这两方面的需求下,通过赊销实现销售的方式就营运而生了:出售方通过赊销扩大了销售,购买方通过赊销获得现金流。但是,对于销售方来说,赊销虽然扩大了销售收入,获得了账面上的收益,但是,同时也增加了产生呆账和坏账的风险。
2.企业信用管理内部控制不完善。为了调动销售部门的积极性,企业销售人员的工资和薪酬通常与其销售业绩相挂钩。这样,销售人员为了自身利益,往往滥用信用政策来提高个人销售业绩,致使企业的应收账款不合理地增加。同时,企业对应收账款缺乏有效的管理,成本和风险意识薄弱,在销售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对于已经形成的应收账款缺乏经常性的分析,对形成的坏账审计监督力度不够,对发生的坏账处置不力,致使大量应收账款沉淀下来,形成了企业的包袱。
3.企业财务监督不力。由于相关内部控制的缺失,销售部门通常决定了是否对客户采用赊销方式,以及提供何种信用政策,财务部门往往无权干预,通常只是从属于业务经营。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缺乏沟通,销售与结算脱钩,无法及时暴露和处理问题,从而使得一些企业的应收账款居高不下,账龄偏高。
4.社会历史因素。由于受到我国历史性的计划经济的影响,部分企业缺乏自主和竞争意识,一切活动照“计划”行事。在计划经济年代,企业均为国有,企业间的拖欠行为往往得不到重视,企业的经营效果的好坏都不会影响其生存,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就比较不重要。
二、应收账款的风险表现
1.账款难以收回,形成呆坏账。应收账款形成的收入并不是企业实际的现金流入。若购货方发生财务困境或者是故意拖延付款,企業的应收账款就可能形成呆账、坏账。企业的呆坏账通过合法的会计处理后,将最终通过企业的费用冲减利润,形成企业的直接经济损失。
2.高估企业盈利能力,降低资金使用效率,增加资金链风险。权责发生制是我国企业记录会计信息的基础,因此,发生的赊销计入销售当期的收入,从而增加企业的账面利润,但这些账面利润却并不是企业真正实现的利润,不会增加企业的实际现金流入。在如今“现金为王”的时代,如果企业无法及时把应收账款转换成可支配的现金流,一方面可能会使企业受表面盈利的迷惑,从而难以更好地把握投资机会,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将造成企业资金量减少,增大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3.降低资金的周转率。企业的应收账款实际上是企业的流动资金沉淀在非营利环节。大量的、不合理的应收账款的存在会降低资金的周转率,延长营运资金的周转期,给企业带来不利的影响。
4.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出。赊销可以增加企业的销售收入,体现较多的账面利润,但从应收账款的存续期间来看,其实质反而是企业的现金流出。
三、风险导向下的应收账款管理方法
(一)企业信用政策的风险分析
企业应按照风险导向的原则,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分析企业存在的风险类别、发生的概率、引起的后果及其严重性程度以及引起风险的因素。
1.宏观环境分析。重点应分析的内容包括:国际经济形势以及对我国经济环境的影响程度;国内的经济环境以及目前所采取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分析企业所能够获得的资金来源和可能的资金数,从而确定企业所能提供的最大应收账款限额;企业所处的行业是否是属于国家产业政策支持鼓励的行业,是否是属于竞争激烈的行业。
2.产品分析。企业应分析本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和所属市场的竞争类型,从而确定不同的应收账款策略。在产品的推广期,新产品需要迅速打开市场,必要采取多种手段,包括扩大信用政策来推广新产品;而在新产品的衰落期,企业无需大范围使用信用政策,只需对忠诚的老客户实施赊销政策。
3.客户分析。企业要充分分析客户的财务状况和信用状况,对被购买方占用的资金的风险程度做到心里有数。重点分析的内容包括:客户的种类、客户的信用和财务实力、可以给予客户的赊销额度和赊销期限、客户预期未付款的原因和企业整体的应收账款质量。
(二)应收账款的各环节控制
应收账款各环节的控制涵盖对应收账款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各环节的控制。
1.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企业应在事前加强对客户的信用调查和评估,建立信用等级体系。为了减少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企业有必要在提供赊销信用前调查客户的资信状况,建立信用等级评估体系,充分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销售网络、销售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从而给予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不同的信用政策,最大可能地降低呆坏账率。
2.应收账款的事中控制。企业应建立对客户的跟踪信用管理体系,及时更新客户的资信走向,对客户的信用情况做重新评定,及时调整信用政策。
在发生应收账款后,企业应追踪账款的运行过程,定时进行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考察研究应收账款的账龄结构。对于不同账龄的应收账款,企业应制定不同的收账政策并估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数额及其对企业的影响。
3.应收账款的事后控制。企业每期末应合理估计可能发生的坏账账款,按照国家会计制度的规定按时计提坏账准备。对于已经发生了的坏账应该查明原因,明确相关的责任。对于已核销的坏账又收回的应及时入账以正确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参考文献
[1]赵旋.对应收账款在财务管理中的理解与现状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8.
[2]袁秀兰.当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之友,2005.
作者简介:尹斌(1991-),男,广东深圳人,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研究方向:会计信息质量研究。
作者 尹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