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成为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后盾力量。在日益竞争激励的今天,企业单一的依靠降低成本来实现成本管理,只能够短暂的解决问题,不是持久的办法。在这样的背景下,战略成本管理作为创新且实用的成本管理方式方法开始广泛的应用到企业中。战略成本管理打破了传统产品的成本和经营的核算与控制,拓宽了其成本的范畴,是以技术来战胜成本控制,从而获取一定的利润,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战略成本管理是市场经济日益竞争的产物,更是新经济背景下成本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笔者就战略成本在企业中的应用提出相关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战略成本管理 企业 应用
市场经济的体质改革带动了我国企业的整体管理发生了变化。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市场竞争力的日益激烈,一些企业在成本管理上开始采取战略成本管理的方式来推动企业走向新的阶段。战略成本管理作为成本管理的创新内容,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从成本控制来实现企业效益,而是更科学、更规范的通过技术、价值链等管理提升整个企业的综合实力。现如今,战略成本管理在逐渐地扩大其使用范围。在此,笔者结合实际情况,粗略的谈一下战略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
一、强化成本效益观念
(一)树立成本「战略」观念
观念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为。企业想要有效的开展战略成本管理,首先要解决的即是成本效益观念的问题,即,要树立一定的成本「战略」观念。从意识渗透战略成本管理观念。在实际的成本管理过程中,不少企业将企业经营观念制定成为成本战略观念,即:树立一定的成本竞争观念,诸如:成本管理与企业经营的关系;行业之间的竞争等等。笔者所在的企业在树立成本「战略」观念方面,采取了企业培育的方式来进行的,即:对企业的全体工作人员进行战略成本相关知识的培训,并将其真正的运用到企业的经营中去,这样以教育的形式来强化所有人员形成一定的成本战略观念,从而也就能够更好地为企业创造价值,为强化成本效益观念,战略成本管理的运用提供保障。
(二)统一规划战略目标
战略成本管理的实现主要是依靠的是战略目标,也叫做目标成本。而目标的成本一般属于是企业整体的目标,是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控制的,对此,为了确保战略目标的统一性,战略成本管理的有效性,一些企业开始尝试将企业的整体目标进行分解,即:将成本的目标落实到每个部门,形成成本目标的责任制,分层管理目标,这样,从上到小很容易实现战略目标的统一性,同时,这样的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很大程度上也明确了各个部门的责任和范围,有助于及时的了解成本却别,分析和纠正成本超出的原因等等,强化了成本效益观念,为战略成本管理的应用奠定有效基础。
(三)统筹企业战略定位
所谓的战略定位就是指企业通过内外部竞争环境、竞争对手、供应商及客户的分析,确定现阶段应采用的最有利于企业的竞争战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对同行业的竞争有深入的了解和分析,才能够确定企业的竞争战略,进而统筹企业战略定位,有针对性的对战略进行功能的拓宽和创新,超越传统的成本管理,凸显战略成本管理的作用性。
二、强化企业信息化管理,完善战略成本管理
在信息时代发展迅勐的今天,企业想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就应顺应时代的发展特征不断的创新企业管理,即:实施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借以来完善战略成本管理。我们知道,战略成本管理本身属于创新性的成本管理手段,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其细节性、精确性等等需要依靠高科技来完成的。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两方面来强化企业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的管理不同于人工管理模式,它打破了人工的局限性,通过网络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便于掌握客户的需求等等,能够迅速的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想要更好的运用战略成本管理,只有依托信息计划的力量来完成。即:以信息技术来创新产品和服务价值,进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在今天,信息化不仅仅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更是企业竞争过程中的一种手段。一般,企业竞争的优越性都是创新,而创新实现的最佳途径在于信息化,如:现如今,企业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还是其他任何方面在开展过程中都是以信息化为基础的。可以说,信息化的到来,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的行为方式,拓宽了企业的发展道路,促使了企业业务流程的创新发展等等。信息化的创新管理模式,从根本打破了信息的局限性,以其灵活、快捷、共享等优势降低了传统企业成本管理决策的不稳定性、随意性,增强了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而实现了战略成本管理的有效应用。
三、建立有效的战略成本管理激励体制
企业发展的核心在于员工,而员工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激励性,即:以激励来增强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同样,战略成本管理也一样,想要有效的实现战略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也需要一定的激励体制。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整合激励体制,即:第一,科学制定战略成本管理绩效评价周期。战略成本管理激励评价在考核的过程中不应该只局限于年度的业绩,可以纵向发展,制定评价周期,这样能够促使评价更为全面,以周期的拓宽范畴来达到激励的目的。第二,构建多元化的激励体制。战略成本管理评价的最终目标在于追求价值的最大化。而企业工作人员对于战略成本管理无论在认知上还是运用上都是不一样的,想要确保激励的整体性,就应结合实际需求,构建多元化的激励体制,进而为各个部门的综合价值给予孔家。如:可以建立一定的考评指标,并配以专项的管理绩效考核指标,这样全面兼顾来确保评价的公平、公正,实现战略成本管理的激励作用。第三,拓宽战略成本管理激励内容范畴。绩效考核指标是进行绩效考核的基本要素,笔者认为想要提升评价的激励效果,构建多元化的激励体制就必须要拓宽激励内容范畴,将考核指标基本上覆盖了财务、客户满意度、内部经营和学习与成长等多个方面。运用该模型可以较为科学、合理、公平地对企业进行业绩评价。
总而言之,战略成本的有效应用能够从根本强化企业的整体管理,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有助于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然而,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不排除企业就战略成本管理的认知和意识较为浅薄,战略成本管理体制不完善等等问题。因此,想要确保战略成本管理在我国企业中的有效应用,就应从根本上渗透战略成本意识,完善战略成本管理,同时建立一定的战略成本管理评价措施,借以来全方位的推动整个企业对战略成本管理的认可和有效实施,进而最大限度的实现企业的利润。
参考文献
[1]乐艳芬.战略成本管理与企业竞争优势[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余海宗.战略管理会计论[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3]陈柯.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高建荣(1968-),女,汉族,河北定县人,任职于张家口市鸿泽排水有限公司的总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投融资管理、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审计。
作者 高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