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甘肃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的要素分析

【摘要】甘肃省作为我国西北的重要省份,其发展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甘肃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作为甘肃省整体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层面,被社会各界所关注。金融生态环境对于促进甘肃农村金融机构的健康运营,带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甘肃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做以研究,确有必要。本文首先论述了加强甘肃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现实意义,随后对甘肃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加以剖析,并明确了加强环境建设的理念及原则,最后提出了可行性策略,希望对甘肃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带来有益的启发。
【关键词】甘肃 农村 金融生态环境 问题 策略
一、加强甘肃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现实意义
所谓金融生态环境,主要指金融机构所处的微观层面的外部金融环境,包括金融机构与企业的关系、社会信用问题、相关法律的有效实施、对外财务管理、审计活动、相关人员对外职业素质等方面的内容。农村金融机构的基本作用在于经营货币资金,为农村地域经济的发展发挥好桥梁推动作用。然而,拥有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对于农村金融机构的作用的有效发挥显得尤为重要。金融生态环境对于农村的发展时刻体现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也为农村经济的向前迈进呈现出可喜的成果。
首先,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有利于农村金融机构更好的落实「以人为本」工作理念。我们知道,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是以人为本。因此,在农村金融机构注重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能够使人的力量得到更大程度上的发挥,这样,会计管理及对外财务管理、审计活动、法律的实施遵守等都将收获非常好的效果。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才会有更多的专业人才进入农村金融机构,他们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才华和能力,为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注入新鲜活力,促进甘肃农村地域经济的稳健运营。
其次,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有利于农村金融机构更好的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目标。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通过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目标,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因此,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必然使农村金融机构在与企业的关系、社会诚信问题、工作人员对外业务能力等方面实现有益的交流,使金融机构经济效益逐步稳定,迈上新台阶,实现甘肃农村金融机构更强持续性的经营。
再次,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有利于更好的践行国家出台的金融政策。国家出台的金融政策是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制定的,有其必要性可行性。强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就会将国家的金融政策更为切实的推行在各种金融活动中,使客户能够真实的感受到金融生态环境为农村发展带来的显着变化,利于农村金融机构业务量的增加,利于其良好形象的树立。
二、影响甘肃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因素
甘肃省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也在甘肃省发展规划的指引下发生很大的改观。然而,其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依旧存在着诸多不足,需要我们竭尽全力去面对去改善,可以说,甘肃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仍然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影响农业资本在金融机构的流通
甘肃省农业人均生产力较为低下,究其原因,在于甘肃省农村的农业投入仍然以劳动力的大量投入为主要模式,可见,其农业机械化水平、现代化水平低洼,见不到农业投入所预期的利润,农业投入与利润回报不成正比例。这样的农业产业结构势必造成农业利润收入少,人均利润更是无从谈起。农业整体资本不足,必然导致流向农村金融机构的资本少只有少。因此,金融机构的农村农业资本流动数量有限,必然为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量及业务规模带来不利影响。另外,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就是农户普遍较为分散,造成农村金融交易产生过高的费用,在一定程度上,这种费用是一种浪费,很多农户当然不愿意将货币存入金融机构。但是,一定发生金融信贷后,还会产生资金投放后监督不到位,产生大量信贷风险的弊端。
(二)农民市场经济意识仍旧淡薄,影响农业资金在金融机构的投入
首先,农民自给自足的思想意识仍然存在,无法认清市场经济的形势,不能与市场经济形成良好的互动;其次,农产品交易多数仍然在乡镇集市这样的小范围内进行,并且由于集市交易行为过于自由,管理制度欠缺,压价现象较为普遍,这样,涵盖现代化科技、金融、信息等元素的市场未真正建立;再次,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未能真正延伸到农民小范围内的农产品交易过程中,致使他们无法通过市场来减少市场成本,农业经营活动无法获取预期的经济收益,致使农业资金在金融机构的投入收到极大的限制,也引起了信贷资金投入渠道过分狭窄的不良连锁反应。
(三)金融体系尚未完善,对金融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首先,商业银行的农村基层机构业务门槛过高,多数只能存款,而不能进行贷款,即便能够贷款,办理贷款的手续亦过分繁杂,这样,大量的农村农业资金流向其他方向或领域,或大部分需要农业运转资金的人,无法实现资金需求,不利自身农业的发展,当地金融机构促进农村发展的作用成为空谈;其次,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其存储量及放款数额都很有限,结算手段也过于老套陈腐,经营观念也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再次,保险公司在农村的发展步伐也很缓慢,除人寿保险取得一定成果外,财产保险业务量较少,农民无法对财产保险拥有一个较为全
作者 兰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