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干笃行诠释高质量发展命题

作者
作者
2020 年 1 月 20 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成都举行,省委书记彭清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全省立案 2.9 万余件、处分 2.8 万余人。2020 年四川省纪检监察机关正风肃纪反腐成绩单日前「出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面临疫情防控大战大考和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目标,四川省纪检监察机关以务实精神、笃行姿态诠释「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命题。

「清零」——高质量保驾护航

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下,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全局的重大部署。四川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能定位,开展清理政府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专项督查。截至 2020 年 11 月底,列入专项督导范围的 15 个市(州)偿还无分歧欠款 43.5 亿元,其中专项督导期间偿还 4.8 亿元、国家挂牌督办的 7 个地方拖欠主体偿还 1.78 亿元,直接惠及民营企业 373 家,年度清欠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事实上,为民营企业纾困解难,贯穿了四川纪检监察系统的全年工作。

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集中暴发时,四川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跟党中央和省委号令,举全系统之力投入抗疫斗争,紧盯属地管理主体责任、职能部门监管责任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开展监督,严肃查处履职不力、作风不实、挪用救援款物等问题,督促全省各级党组织把防控工作落细落实。随着企业复工复产进程加快,及时跟进了解各项惠企政策落实情况、收集企业复工复产中碰到的问题和诉求,督促各地及时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

受疫情影响,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在广泛听取民营企业家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四川省纪委监委制定出台《关于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十八条措施》,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引导政商亲清交往。

「清零」对四川来说还有另一层含义。2020 年 11 月 17 日,省政府宣布最后 7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四川的贫困县实现「清零」。

2020 年 8 月 28 日,洪雅县纪检监察干部向群众讲解信访流程。

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四川整合省、州、县三级纪检监察工作力量,组建作风保障专班,深入最后 7 个贫困县蹲点督导,逐级压紧压实责任,既发现问题又指出症结所在,并督促整改落实。

在推动贫困县「清零」的同时,四川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资金上深化「一卡通」专项治理,在项目上部署开展「明目行动」,发现并推动解决了民心工程变「伤心工程」「豆腐渣工程」等突出问题。

针对 81 个已脱贫县,省纪委监委把「四个不摘」(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落实情况作为监督重点,确保脱贫成色。抓好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处置情况「回头看」,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

在保障决胜全面小康的过程中,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关键一役。四川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打伞破网」与扫黑除恶同步上案,对重要案件采取包案推进,立案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 1729 件、处分 1849 人。涉嫌犯罪移送检察机关 190 人,其中查处厅局级干部 8 人、县处级干部 180 人,莫亚林、卓义才等一批「保护伞」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起诉。

「治理」——无禁区惩治腐败

在中共四川省纪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王雁飞提出「完善监督体系,提高治理效能」。

派驻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内容。四川省派驻改革尤其是国企、高校的派驻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

实践证明,派与不派不一样。2020 年 1—11 月,派驻省管企业、省属高校纪检监察组分别立案 239 件、91 件,同比分别增长 171.6%、42.2%。在震慑作用下,华西集团下属二级公司 1 名党委书记、内江师范学院下属二级学院 1 名副院长主动投案。

要持续提升反腐败治理效能,必须坚持惩防并举、深化标本兼治,实现「三不」同向发力、效应叠加。

2020 年,在强化不敢腐的震慑上,四川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向「关键少数」和重要岗位、重点领域聚焦,先后严肃查办了陈新有、郭勇、徐光勇、郑鹏程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案件,并及时通报曝光。省纪委监委官网廉洁四川网站权威发布立案审查调查和处理情况 213 条,涉及地厅级干部 38 人,县处级干部 175 人。

在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反腐败中,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剑指国企领域靠企吃企、设租寻租、关联交易、内外勾结侵吞国有资产等突出问题,郭勇、景宏年、肖天任等国企主要负责人相继落马。

紧盯粮食安全这一「六保」的重要内容,四川在全省部署开展专项查处行动,立案「粮仓腐败」40 件,组织处理 25 人、处分 5 人,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 4 人。

在严查腐败问题的基础上,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注重总结发现体制机制问题和制度漏洞,深化改革和完善制度,切断利益输送的链条,扎牢不能腐的笼子。

比如针对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监管难的问题,推动出台《省属国有企业境外投资财务负责人选派管理暂行办法》。组织开展住建、卫健、发改、人防 4 个重点行业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推动追缴违规减免的人防易地建设费 9.61 亿元,追回医保基金并处违约金共 12.6 亿元,推动省发改委修订评标专家管理办法、省医保局上线运行药械招采平台、省人防办制定采购内部控制管理规定。

此外,落实巡视巡察「后半篇文章」,也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助推器。省委第五轮巡视后,省纪委监委向有关职能部门通报重点问题 13 个。比如通报房地产领域「办证难」问题后,住建厅在全省启动「问题楼盘」化解处置一年专项行动。省委第六轮巡视成都市青白江区期间,推动兑付农民工工资 1171 万余元。

 「精准」——强高压正风肃纪

中央八项规定已出台 8 年,扫除了许多长期积累的顽瘴痼疾,但成风化俗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持久用力、久久为功。

当前,防止「四风」反弹回潮任务依然很重,精准发现、查处作风问题,推动督促主责部门堵塞制度漏洞十分关键。2020 年中秋前夕,彭州市经信局违规使用财政专项资金 78 万元采购月饼的报道,在网络上迅速发酵,省纪委监委督促成都市对此进行严肃处理。这起案件也反映出当前政府采购领域的深层次问题。按照中央纪委和省委要求,省委第七轮巡视专门部署开展政府采购领域专项巡视。

2020 年,四川省纪委监委将节约粮食、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纳入正风肃纪督查内容,优化集中督查方式,首次邀请在财务、审计、工程造价等领域具有专业背景的特约监察员参与督查,让专业人监督专业事,提高发现问题的精准度。同时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纠治向基层摊派政保类商业保险销售任务问题,推动规范省一级党政机关各类社会评价工作,积极为基层减负。

2020 年 9 月 17 日,董忆等 45 人涉黑案在雅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在严厉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过程中,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化运用「纪检监督 + 舆论监督 + 群众监督」一体化监督模式,定期开播《阳光问廉》节目。其中,遂宁一次《阳光问廉》直播 7 天后,该市经开区 1 名局长接受审查调查,网民热议「一场直播『问倒』一名局长」。

追责问责重在精准。2020 年,四川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健全精准问责、规范问责工作制度,完善问责提级审核把关、问责意见集体会商机制,防止问责过多过滥、畸轻畸重。

诬告陷害行为既浪费执纪执法资源,又挫伤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为受到诬告陷害的干部澄清正名,需要精准判断和审慎处理。2020 年初,省纪委监委制定出台《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实施办法》,严厉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及时为受到失实检举控告的党员干部澄清,通报 4 起典型案例。

「带头」——零容忍锻造铁军

面对新时代新阶段新要求,纪检监察机关要履行职责使命、用好执纪执法两把尺子,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带头做到绝对忠诚、自我革命。

磨刀不误砍柴工。2020 年,四川省纪委监委启动实施省本级纪检监察干部办案能力提升专项计划,首轮选派 104 名干部参加专案办理,推动补齐短板、全面提能。派员列席下级纪委监委班子民主生活会,指导下级纪委监委向上级纪委监委述责述廉。为解决「灯下黑」问题,持续自我加压,组织开展了第五轮、第六轮内部督察,实现本届任期内对市(州)督察全覆盖。

我省坚持对纪检监察干部执纪违纪、执法违法等行为「零容忍」,特别将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案谋私、靠案吃案、跑风漏气等突出问题作为查处重点,及时打扫庭院、清理门户,坚决防止「灯下黑」。2020 年,全省查处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案件 151 件、处分 97 人,其中省本级立案查处 10 人,包括 1 名原委机关正厅级退休干部、3 名派驻省直部门纪检监察组组长。

针对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省纪委监委专门召开警示教育大会,点名道姓通报近两年查处的 13 起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与此同时,省纪委监委还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委机关室主任队伍建设的十条暂行规定》《问题线索集体排查办法》《问题线索了结集体会商办法》《办理党风廉政情况意见工作办法》等,不断扎紧制度的笼子,确保权力规范运行。


作者 夏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