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揭秘:什么样的悔过书不合格?

作者
官员因何要写悔过书?写了有何用?日前,中央纪委官网发文披露了其中缘由,写什么、怎么写,都有「规矩」。
据了解,写忏悔录是纪律审查中重要的思想改造环节。中央纪委执纪审查时,都会要求被审查人写下忏悔反思材料,从思想上剖析犯错根源,写出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以及忏悔改错的态度等。要写材料的包括被审查人、主要涉案对象、涉案较深的家属等。
中央纪委人士介绍,忏悔一般都是被审查人亲笔写,很少有一次定稿的。写完初稿,先由组织上审阅,如发现其对问题认识得不够透彻,或对某些问题仍然遮遮掩掩,组织会再找其「聊一聊」,直至彻彻底底反思悔过。
有媒体曾披露,广东潮州市湘桥区原区长陈鹏在被审查期间,写下 10 份悔过书。最开始多次出现「穷人的钱不收,老板的钱收一点无所谓」等思想,并认为「自己本质不坏」,被要求重新反省。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陈步雷认为,悔过书在锁定违法犯罪证据、反思官员贪腐动机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此前,有官员在案子二审时提交悔过书等作为新证据,公诉机关在法庭辩论时就指出,结合悔罪表现,建议法院在量刑时予以考虑。
作者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