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网格联动融合 优化基层治理生态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支撑和基础。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打造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的新要求,苏州市吴江区提出了打造「共建共享、共治善治标杆」的新定位,坚持以网格治理、联动指挥、综合执法「三位一体」集成改革为推动引擎,力量下沉、数据驱动、集成作战,优化基层社会治理生态。从 2017 年 10 月至 2018 年 6 月份,全区共受理各类社会治理事项 129.5 万余件,日均受理 4500 件,办结率 99.8%;其中网格巡查上报总数 32.7 万余件,各区镇主动巡查上报数同比增长 196.4%;社会治安环境明显改善,公众安全感和法治建设满意度分别达 97% 和 98.5%。如今,吴江区已初步形成扁平化、全流程、大闭环的社会治理架构,社会治理水平得到切实提升。
赋予网格治理新动能,变末端治理为前端治理
吴江区常住人口有 170 多万,生产型企业达到 1.8 万多家,既是一个人口大区,也是一个工业强区。我们以紧抓社会治理对象为关键,构建起对自然人、法人全覆盖的大巡查体系,将过去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末端治理,转变为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的前端治理。
构建基层网格巡查体系。组建专业网格巡查队伍。整合原先分散在各部门的网格资源,划分出专业网格 160 个。按照「一格两员」标准,组建一支 320 人的专业网格巡查队伍。在县域三级治理体系的基础上,吴江区向下拓展至基层网格,构建起四级网格巡查。其中,基层网格以「一格一员」配置来组建,共有网格巡查员 899 名,走家入户担负起矛盾化解、隐患排查、治安防范、法治宣传、心理疏导等职责。此外,整合和培育网格志愿者、矛盾调解员等自治组织,作为网格巡查的有力补充,形成「专职 + 兼职」优势互补的网格共治力量。
打通镇域执法瓶颈。乡镇没有执法权力和人员,事权与职权不匹配,看得见管不着,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痛点。2017 年,经省政府批准,吴江区正式开展镇域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各区镇全部成立综合执法局,首批 5 部门 485 项行政处罚权下放至各区镇。同时,根据「人随事走」的原则,区城管局部分执法人员联同区国土、水利、安监等部门 22 名专项执法人员划转至区镇。镇域综合执法改革使职权和队伍实现「双下沉」,推动执法职能从「分散运行」向「相对集中」转变,执法力量从「分散弱小」向「集中加强」转变,切实增强了基层服务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吴江区进一步推进镇域综合执法与网格化联动机制的融合,开发建成综合执法子平台,无缝对接联动指挥平台,网格巡查事项处办有了综合执法保障,网格承载能力大幅提升。
数据驱动治理,变部门分治为智慧联动
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新引擎。网格化社会治理联动机制建设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亟需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科技支撑。
构筑「全要素网格」。首先,开展「一标多实」基础信息采集专项工程,建立全区统一的社会治理基础信息资源池。其次,社会治理模式从「经验主义」的模煳治理模式,转变为「数据驱动」的精准治理模式。开发利用大数据分析模型,加强分析、研判,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将其化解在萌芽状态。如在「331」专项整治行动中,太湖新城(松陵镇)通过分析居民用水量异常情况,精准发现群租房 50 余处,在智能研判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打造「网格联动」协同平台。根据社会治理的实战需求,开发区级网格化联动指挥母平台、综合执法子平台、专业网格巡查监督管理子平台,基层网格工作人员、专业网格巡查人员、普通市民可通过相应的 APP 或随手拍软件上传报送信息。由于平台实现了跨部门、多主体业务的互联互通,任务派发、考核监督等项目可全部按工单标准化处置程序智能化运行,程序信息环环相扣,纵横数据贯通交互,形成了完整的业务流闭环和信息流回路,彻底打破了传统部门分治、条块分割、专群分割的治理模式。
坚持「巡办分离」机制。「巡」由网格巡查员专职落实,「办」由网格长协调解决,解决问题的层级越低,考核得分越高,所有流程依托平台完成,全程留痕、智能考核。形成了社会治理「721」工作格局:70% 问题在网格内通过服务管理解决,20% 问题由区级或镇级部门解决,10% 问题通过综合执法解决,推动社会治理向无缝隙、高效率的目标迈进。
畅通网格共治微循环,支撑社会善治大格局
以基层网格为协同共治的主平台,做实协同共治微循环,逐步实现政府、市场、社会的良性互动。
强化党建引领。坚持「把党组织建在网格上」,全区共设立 3765 个网格党组织,发挥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和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展紧密型网格志愿者 3016 名,创建网格化志愿服务品牌 9 个。
深化协同共治。为提高网格事项协调处置能力,每个基层网格均由网格长、网格巡查员、网格警务员、网格督导员、网格志愿者,以及综合执法、环保、公安、消防、环卫、市政等职能部门联合组成相对固定的网格事项处办团队,形成高效的联勤联动机制。配套制定相关考核办法,不仅面向基层网格长、网格督导员等履职个体,更面向部门,制定联动考核办法,压实各部门社会治理的主体责任。
引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制定经营、管理、服务、工业四类企业的主体责任清单,完善信息报送机制,并将企业履行主体责任情况纳入企业信用和综合评价体系。依据考核结果,建立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为重点的激励退出机制,形成了完整的企业行为监管评价体系,推动企业自觉履行社会治理主体责任。
健全网格调解联动机制。每个网格建立网格巡查员、人民调解员、村(社区)法律顾问、挂村(社区)法官「四位一体」的矛盾纠纷化解联动机制,研发矛盾纠纷多元一体化解决系统,推动访调、诉调、检调、公调对接,拓展研发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镇」。

作者 王益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