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小支部」引领治理「大格局」

作者
作者

加强党对社会治理的全面领导,是落实党领导一切政治原则的重大任务,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当前,经济结构多元化、社会阶层多样化、利益诉求复杂化使得社会治理难度不断加大,基层也出现了党组织作用「弱化」、党员教育管理「虚化」、党员先锋意识「淡化」等问题,制约了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作用的有效发挥。如何更好地激活基层党组织「细胞」、激发社会治理活力,成为一道待解的时代命题。南京市六合区在全区广泛开展「一网格一支部」建设,通过在网格中建支部、配力量、搭平台、强服务,进一步优化组织设置、强化组织功能,将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触角延伸至社会肌体的「神经末梢」,形成了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新格局。

将支部建在网格上,畅通基层「毛细血管」。创新基层组织设置形式,将党支部建设与网格化社会治理有机结合,打造沉底盖边的「组织网」。一是组织架构一体化。改革传统组织设置模式,依托网格进行基层组织体系重构,将支部建在网格上,统筹建好村民小组党小组、选好党员中心户。全区 822 个网格实现党支部全覆盖,同时成立村民小组党小组 1720 个、推选党员中心户 2400 余户,形成「村级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村民小组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联动的组织体系,为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支部建设标准化。以网格党支部为基本单元,制定支部标准化体系,形成支部组织设置、班子建设、党内政治生活、党员教育管理、活动开展、基础保障等方面标准。大力推行支部分类定级、星级管理,引导网格党支部发挥作用,着力建强「红色网格」。加强「网格党群之家」建设,统筹用好网格内闲置公房、合作社办公用房以及党员中心户自建房等资源,按照「一室一徽一旗一墙一广场」要求进行标准化打造,目前已建设「网格党群之家」135 个,鼓励多网格共享共用。三是党员教育多样化。针对党员教育管理新情况,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搭建「六合智慧党建」平台,对党员实行积分管理,定期发布「党员积分琅琊榜」,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参与学习教育的积极性,全区有 1.7 万余名党员关注公众号参与互动学习,总阅读、评论和转发量 100 多万次。推行党员「政治生日」制度,每年以「入党年限是 5 的整数倍」为标准,为符合条件的党员集中过「政治生日」,重温一遍入党誓词,分享一段入党经历,开展一次谈心谈话,领办一件实事好事,引导党员强化身份认同感、组织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将力量沉入网格中,唤醒党员「红色细胞」。配强网格服务力量,激发党员队伍活力,推动党员「沉在一线、干在一线、作用发挥在一线」。一是培养「大管家」,当好网格员。强化网格内党建力量统筹,推行网格党支部书记和网格长「一肩挑」,实行党员和网格员「双培养」,全区 822 名网格长、2451 名网格员中,党员占比分别达 51.5%、21.2%,「一肩挑」比例达到 35.2%,为网格注入更多「红色力量」。严格落实网格员信息采集、隐患排查、矛盾化解、便民服务等 10 项职责,将上面「千条线」收拢进网格「一根针」,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管家式」服务。二是打造「先锋队」,当好服务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开展区级机关党支部与网格党支部「结对共建」、在职党员到网格报到服务等活动,建立党员联系群众、走访帮扶等制度,组织发动党员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脱贫攻坚、扶弱济困等志愿服务。先后涌现出「乡村流动课堂」「白求恩巡回医疗队」等一批党员志愿服务品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三是传播「正能量」,当好宣传员。充分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组建以党员为骨干的「网格讲习队」「文艺宣传队」等志愿队伍,定期开展「送理论下乡」「公益演出进网格」等活动,探索院落会、板凳会等便于群众参与的宣讲形式,切实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每年推选一批「最美家庭」「最美志愿者」等,并征集一批优秀家规家训、家风故事,在网格间巡回宣传展示,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让文明新风在乡村开花结果。

将资源聚到网格内,激活党建「神经末梢」。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各方资源向网格集聚,实现社会治理重心不断下移。一是整合网格资源,织密「一张网」。全力推进「多网合一」,将各职能部门在基层设置的网格有机整合为综合网格,搭建网格化治理联动指挥平台,实现「区—街镇—村(社区)—网格」四级联网联动、数据共享,形成数据分流、逐级派单、事项办理、办结反馈的工作闭环,切实提高社会治理效率与精度,促进了全区社会和谐稳定。二是引导多元参与,形成「共同体」。强化社区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充分整合社区党建资源和网格辖区单位服务资源,汇聚各方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全面构建党建工作共抓、治理资源共享、精神文明共建、服务难题共解、公益事业共办、生活环境共管的格局,网格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雄州街道引导各社区通过搭建服务平台、拓宽服务载体、创新服务方法,有效整合网格内单位资源服务社会治理,形成「幸福 365」社会服务模式,取得良好成效。三是引领群众自治,架起「连心桥」。建立健全党群议事机制,以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为纽带,充分调动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理事会、乡贤参事团、网格服务团、驻区单位等治理主体的积极性,有效发挥各方主体在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优势,变过去的「干部说了算」为现在的「大家协商办」,构建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横梁街道全面开展村民小组自治试点,通过组建村民理事会,为村民自治创设载体,有效调动了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将制度融进网格里,锻造组织「强健肌体」。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制度建设,确保网格党支部运行规范、作用明显。一是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将「一网格一支部」建设作为区委主要领导年度抓基层党建「书记项目」,亲自抓谋划、亲自抓研究、亲自抓落实,形成以上率下、层层推动的强大合力。将「一网格一支部」建设列入区委年度党建工作要点,制定实施方案,从组织架构、队伍建设、活动开展、运行机制、服务保障五个方面明确建设要求,指导网格党支部对标对表、落细落实。二是健全阵地管理机制。加强「网格党群之家」规范化管理,制定「一个阵地、一支队伍、一套机制、一系列活动」等「四个一」标准,指导各村(社区)结合实际用好阵地、做优服务,有效发挥网格阵地在管理党员、协商议事、服务群众等方面的作用。龙袍街道赵坝村在「网格党群之家」设立党员教育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多场党员活动,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三是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强化网格员队伍保障,开展专职网格员培训、技能比武和年度「十佳专职网格员」「最美网格员」评选等活动,加大网格员骨干力量培养力度,不断提升队伍整体能力素质。强化经费保障,将网格党支部工作经费纳入街镇、村(社区)年度预算,通过财政拨付、年底奖补等方式,多方筹措资金,确保网格党支部正常运转。

(作者系中共南京市六合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李佳婧


作者 朱志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