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平安所必要的一种文化建设

作者
先进构建稳定规范高效
实现社会平安稳定,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平安文化建设。以正确导向构建监狱警察文化,是这一文化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监狱警察文化是监狱警察在长期惩罚与改造罪犯实践中形成的特有的思想、道德、作风、意志、品质、风格、仪表等方面的总和,具有强烈的职业特点和独特的价值取向,是监狱警察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生存生活方式。以正确的导向构建监狱警察文化,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先进理念,塑造人民警察队伍良好形象,为监狱事业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提供“软实力”。
(一)以正确导向构建监狱警察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监狱警察文化的最高境界,能在潜移默化中使监狱警察接受共同的思想引导、情感熏陶、意志磨练和人格塑造,使监狱警察自觉正视道德冲突,解决道德困惑,明辨是非界限。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坚决消除价值主体自我化、价值取向功利化、价值目标短期化的观念偏差。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提高监狱警察群体对社会多元文化的鉴别、选择、批判和抵制能力。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荣辱观。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人格品性。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调、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审美情趣。特别要注意教育、引导监狱警察积极倡导健康向上的“八小时”外生活方式,热心参加书法、绘画、摄影等喜闻乐见的业余文化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占领、充实业余闲暇时间。遵循价值取向一致性,统一价值标准和奋斗目标,通过精神暗示、同化感染等刺激监狱警察心理和情感,产生向上、向前的推动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端正人生态度,把人生目标从“求生存”提升到“求发展”上来。
以和谐文化为导向。树立和谐的群体价值取向,不断丰富和拓展监狱警察精神文化之内涵,引导监狱警察自觉地将和谐文化之精髓转变为群体的和谐意识,加深对和谐的含义理解与精神追求,形成对和谐文化的普遍认同。坚持以和谐文化为前提,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把监狱警察作为道德主体,促进其道德生成和道德人格的提升。坚持用和谐文化培育人,无形中将监狱警察的价值取向、理想信念、审美情趣、道德品行等“精神”都建立在和谐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鼓励一切有助于促进和谐的思想和行为,增加和谐因素,培育团队精神。
以监狱警察精神为导向。恪守“崇法崇德致正致新”的江苏监狱警察精神。坚持以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为标准,打造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打硬仗的监狱警察队伍;坚持公正执法、科学矫治理念,体现监狱警察正直、正义的价值追求;坚持典型引路,引导广大监狱警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斗志,发扬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的传统精神,展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把传统精神和现代精神结合起来,以创新发展为导向,构建起具有现代意识的监狱警察精神新体系;善于化解心理危机,维系心理健康,树立职业自尊心和自信心,以积极、热情、主动的心态去把握机遇、奋斗拼搏、建功立业,争当全国监狱工作排头兵。
(二)以正确导向构建监狱警察制度文化
以科学、民主、规范为导向制定制度,保证制度的严密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制度的制定必须坚持“宽到边”,要有科学的体系和合理的结构,能贯穿监狱警察队伍管理的各个阶段,覆盖监狱警察队伍管理的各个领域。必须把握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既要尊重客观规律,遵循监狱警察队伍管理的普遍性和一贯性,又要切合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不同监狱的实际现状。必须经实践检验,由现实“经验”上升为条文“制度”。必须基于广大群众,通过民意调查、举行听证会、座谈调研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严格论证,科学制定,充分保障广大群众的参与权和质询权,尊重其切身利益和要求,得到监狱警察这一群体的普遍认同和适应。
以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为导向执行制度,努力营造公平、公正、高效、廉洁的制度文化“软环境”。执行制度必须坚持“严到底”,把制度的强制性与自觉性统一起来,把握制度落实这个根本,坚持制度碰硬这个关键,切实做到按章循規办事,违章违规必究,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重视制度精神培养和制度意识强化,转变、统一和坚定监狱警察这个被管理者对制度持有的观点和态度,产生制度“敬仰感”、“认同感”,做到主动、自觉按制度办事。坚持制度平等,明确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相对性,既用制度管人,更用制度律己。
以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为导向完善制度,不断丰富和发展各项制度,增强制度生命力。把握稳定性和变动性的统一,健全制度内容“外在文化”和增强制度意识“内在文化”的统一。一项制度出台后应当保持“相对静止”,能长期行得通,长久做得到,经得住实践的反复检验,维系时间和范围上的效力。同时又应保持“绝对运动”,在实践中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当变则变,不断完善。加强体系建设和创新,注重系统性,发挥整合力,坚持“三配套”,即:基本法规制度与具体实施细则相配套;综合制度与单项制度相配套;实体性制度与程序性制度相配套,彼此衔接,环环相扣,切实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互相制约的有效机制。
(三)以正确导向构建监狱警察行为文化
监狱警察行为文化是监狱警察文化的动态体现,是监狱警察在学习、工作、生活等各种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从调整人的行为人手,逐步实现改变观念的目的。
以创建学习型文化为导向。建设学习型队伍,坚定学习谋发展、学习求创新的理念,自加压力,强行驱动。端正学习态度主动学,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切实做到“生命不息,学习不止”;转变学习方法经常学,坚持“多听、多看、多问、多学”,学而不厌。着眼于当前,放眼于未来,构建学习长效机制,建立一套科学的述学、评学、考学、督学机制,增强学习的可持续能力。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与时俱进、适时更新学习内容,做到“全、新、专”。创新学习载体,使广大监狱警察更加乐于接受,实现互动学习。坚持“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寓工作于学习,融学习于工作,促进工作、学习两不误、两提高。
以创建履职型文化为导向。树立监狱安全第一观,以监管安全为首任,在岗一分钟,尽职60秒,充分发扬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坚持依法治监,执法为民,树立公正文明的执法观念,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切实保障罪犯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科学的教育改造观,坚持惩罚与改造相结合,科学认识罪犯,积极探索罪犯心理矫治、改造质量评估、网络教育等现代矫正手段,着力提高罪犯改造质量。树立廉洁自律观,大力实施廉政文化“四进”2E程,有效发挥廉政文化的教育、熏陶、导向功能。建设责任文化,积极营造“教育使其不愿为,法规使其不敢为,机制使其不能为”的“问责文化”氛围。
以创建礼仪型文化为导向。在公务活动中,要倡导监狱警察职业礼仪,引导监狱警察按照人民警察的条例规定,遵循职业规范与准则,注意言行举止、礼貌礼节及警容仪表,将个人内在美与外在美有机结合起来,真正符合党和国家对监狱警察文明执法行为的标准和要求,真正将监狱警察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优良品格通过警容风纪、纪律作风等方面表现出来。以规范的职业行为展示过硬政治素质和良好的道德品行。遵循公共道德礼仪,树立正确的道德行为观,大力倡导和践行“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构建以“礼”相待的人际关系,树立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行为导向。注重家庭礼仪,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的“八小时”外生活方式。
作者 于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