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工作大局 加强舆论引导

作者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为要求,紧紧围绕建设“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目标,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对内加强舆论引导,对外扩大名城形象,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着力围绕工作大局,在增强舆论引导力上狠下功夫
积极向上的新闻舆论,能够凝心聚力,振奋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市始终坚持正面为主的宣传方针,在服务大局中增强舆论引导能力,在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中更好地服务大局。
紧紧围绕重大决策,发挥舆论先导优势。去年,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精心组织一系列宣传战役,深入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深入宣传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实际举措,着力分析形势,鼓舞人心,增强斗志。今年以来,紧紧围绕“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要求,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大力宣传中央和省市委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努力引导人们认清当前形势,增强居安思危忧患意识,充分展示全市上下创新实干、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市委宣传部统筹协调,制定计划,组织经济转型发展宣传战役。扬州日报、扬州电视台、扬州网等媒体开辟了“两创新看亮点”、“科学发展在扬州”、“驻扬省部属企业发展新春纪行”等专栏,集中报道了30多个转型发展的先进典型,激起广泛反响,极大地增强了全市上下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信心、加快“三新产业”发展的信心、加快“创新扬州”建设的信心。
紧紧围绕重大主题,发挥舆论主导优势。近年来,紧紧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机关能力作风建设”等重大主题,坚持内外宣并举、各媒体联动,深入宣传我市坚持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新目标、新举措,宣传一批争先进位、改革创新的先进典型,有力地统一了思想,堅定了信心。今年以来,围绕建设“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精心策划,统筹协调,全面实施,打响了一场场宣传战役。特别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扬州日报连续刊载了10多篇评论员文章,扬州电视台、扬州日报等媒体开辟了“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争做文明优雅扬州人”等专栏,介绍创建经验和做法,报道创建典型和志愿者服务事迹,鞭挞创建中不和谐现象,整个宣传高潮迭起,舆论引导十分得力。
紧紧围绕重大典型,发挥舆论引导优势。我市近年来推出了老红军刘应启,好军嫂陈巧云,大学生村官黄俊,农村带头人朱快乐、张福龙,扶贫济困好民警徐兆华,工会好干部陈小星等50多个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先进典型和一批凡人善举,树起了一批“扬州好人”群像,形成了“满城新风”。在重大典型宣传中,我们做到整体策划、精心组织、集中推出、形成合力,形成多层次、立体式、高密度的宣传强势。各媒体也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消息、通讯、评论、特写、述评、侧记、图片、系列报道、追踪报道、专题片等多种形式,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围绕典型定位展开集中宣传。
二、着力展示扬州形象,在增强舆论影响力上勤下功夫
舆论引导工作要坚持“服务大局、推进开放、扩大影响、树立形象”的要求,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全方位、多层次、广范围地开展对外宣传,增强对外宣传的影响力,努力提高扬州知名度。
以重大活动为载体,做响名城形象。我市紧紧围绕“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苏中江都民用机场开工等重大节日、重大活动,通过举办高邮邮文化节、宝应荷藕节、仪征茶文化节、江都花卉节等富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通过举办朱自清诞辰110周年、汪曾祺诞辰90周年等重大文化活动,全方位宣传扬州的发展成就和发展环境,多形式推介招商引资项目和企业发展项目,多途径宣传城市形象和城市品牌。特别是每年一度的“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海内外50多家媒体来到扬州,宣传扬州,推介扬州,极大地提高了扬州的知名度、美誉度。
以集中采访为重点,做大名城影响。我市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积极组织海内外主流媒体来扬州开展集中采访活动,努力提升名城的影响力。今年3月22日,市委组织了“名城扬州港澳行”活动,新华社香港分社等16家媒体聚焦“幸福扬州”,进行集中采访。近年来,我们还组织了“全国百家报社聚焦扬州”新闻摄影采访、“世界华文传媒高层采访团扬州行”、“魅力东方迎世博—一走进扬州”、“长三角主流媒体”看扬州、运河沿线城市党报电视台游扬州、扬州对外友好城市访扬州、全国党报千名小记者扬州行等活动,极大地推介了扬州的悠久历史、璀璨文化、产业优势、宜居环境,让一个“人文、生态、精致、宜居”的城市特色亮相世界。
以网络宣传为特色,做优名城品牌。积极推进《今日扬州》、《扬州新闻网》等市内网络媒体的资源整合,成立《扬州网》,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内外同步、上下互动。扬州网成立以来每年发布本地新闻5万多条,设计制作70多个专题,点击率不断上升,覆盖面不断扩大。同时,充分利用全国“两会”、扬州“两节”和重大活动,联系全国主流网站,对扬州进行集中网络宣传。近年来,通过网络宣传扬州、推介扬州,成为新闻宣传中的一道亮丽特色。
三、着力推进制度和队伍建设,在提高舆论引导力上深下功夫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要坚持党管媒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在事关政治方向、政治原则的问题上保持清醒头脑,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把好关、把好度。
打造品牌栏目,在市委主要领导的倡导下,由市委宣传部、广电总台、扬州日报社等市级媒体联手打造了市民直接参与的大型电视谈话节目——《市民论谈》。《市民论谈》每月一期,每期话题首先征求市民意见,从而把市民关心的问题和市委市政府关心的问题,变成一个城市共同的话题。《扬州需要什么样的市民精神》、《统筹城乡共奔小康》、《创新引领未来——扬州发展创新性经济路径探寻》、《改善民生、共享和谐》、《打造平安扬州,共建和谐社会》、《推进城镇化,生活更美好》、《培植优势产业、打造特色园区》等,成为论谈开办以来的7期话题。为了增强节目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广电总台对节目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式包装,还邀请专家制作《市民论谈》栏目徽标。扬州电视台在播出《市民论谈》的同时,扬州日报、扬州晚报刊载文字,扬州网、百姓生活网等新闻类网站同步网上刊播,形成了整体宣传、集中推出的宣传效应,大大地扩大了《市民论谈》的覆盖面和影响面。
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新闻发布会、新闻会商会、重大主题宣传协调会、新闻阅评、广播电视监听监看、应急处置机制、对外宣传联席会议制度。按照“积极利用、大力发展、科学管理”的方针,牢牢掌握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建设和管理的主导权。积极探索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互动、新闻网站与商业网站共建、网上宣传与网下传播结合的机制,加强网上正面引导,努力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建立健全网上舆情分析研判、监督和处理、快速反应机制,建立完善网上监控、网上阅评、网上评论工作机制,准确把握网上舆论态势,对网上重大舆情动向早发现、早引导,对公共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在网上作出反应。
加强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宣传新闻队伍,是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根本。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结合“五个一批”优秀人才的培养,建立完善市级媒体负责人赴各县(市、区)挂职锻炼制度,进入后备的中层干部到宣传部门、经济发展前沿部门学习交流制度,骨干记者赴乡镇、社区挂职锻炼制度。围绕能力作风建设,加大培训力度,着力培养“学习型”干部队伍,举办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培训班、网络评论员培训班、新闻媒体单位新进人员培训班。建立激励机制,引导新闻采编人员转变作风、改进文风,始终做到“三贴近”,采写更多的受众喜闻乐见的精品佳作。
(作者系中共扬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尤 展
作者 袁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