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美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指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一重大论断,充分彰显了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江苏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提出,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努力建成美丽中国的省域范例。射阳位于中国大陆南北地理分界线东部起点,兼具海洋、湿地、森林三大生态系统,是世界遗产黄(渤)海候鸟栖息地和「国际湿地、沿海绿城」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射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基底不断夯实、绿色产业加速崛起、低碳生活引领风尚,获评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奋进新征程,射阳将持续发挥资源优势,推进发展与保护协同、产业与生态相融、转型与重构并进,在绿色低碳发展上奋力当先锋,努力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上示范领跑。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经济增长与生态优化相统一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关键是要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我们将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调统一。
培育绿色产业集群。抢抓「双碳」风口,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导向,大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发挥比亚迪动力电池、远景能源、亨通电缆等链主企业技术、资本、标准、品牌等优势,推进机械加工、纺织、健康食品等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动力电池、风电装备、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到 2025 年,形成千亿级新能源产业,500 亿级动力电池以及光电显示等 5 个百亿级绿色产业集群。
建设零碳产业园区。锚定「2025 年建成江苏省零碳发展先行示范园区」目标,集成政策、资源、要素推进射阳港零碳产业园区建设,建成运行以大数据为基础的能耗和碳排放监测系统。加快实施 CQC 新能源创新基地、中车叶片检测、保利泰克等补链项目,超前布局新能源 + 储能、新能源 + 制氢等创新示范项目,构建「绿色制造 + 绿电应用 + 绿色服务」风电产业生态圈。
打造能源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射阳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优势,探索建立「风光火气氢」一体化开发体系。加快推进射阳港电厂 2×100 万千瓦清洁燃煤机组项目,年内开工龙源 100 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同步推进 2×150 万千瓦深远海示范项目前期工作和 31.5 万千瓦整县分布式光伏示范项目。力争到 2025 年新能源发电量占全市新能源发电量 30% 以上,打造沿海绿色能源示范基地。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生态价值与人的幸福相统一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成为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我们将继续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持续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让射阳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这里找到最美注脚。
站牢蓝天碧水「C」位。坚持把生态环境治理作为民心工程,持续打好「三大保卫战」,全面推进大气环境深度治理,「一河一策」推进重点断面水质治理,高效运行县镇村三级污水处理设施,完善提升以骨干河道、重点道路为框架的「田」字型生态廊道,实现全县域环境综合治理和修复。
编织城乡融合「图」景。按照「景城乡一体、农文旅融合」的思路,坚持系统理念、全域统筹,全面推进生态文旅新城片区、老城更新片区、城南活力片区建设,大力实施「活水」「增景」「畅行」工程。传承地域文化,保护乡村肌理,年内改造老旧小区 30 万平方米,改善农村住房条件 3000 户,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传统村落 5 个以上。
用心呵护生态「本」色。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理念,坚决扛起世界自然遗产生态保护责任,一体化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和射阳河湿地修复工程,两年内完成海洋生态修复面积 890 公顷、保护修复海岸线 16.9 公里。以湿地修复减碳量的远期收益权为质押,与江苏银行合作,积极争取 1.5 亿元的绿色信贷支持,为保证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注入源头活水。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相统一的现代化
生态价值就是绿色 GDP,生态本身就是价值。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既要保护好自然生态,还要深化生态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丰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让「绿水青山」发挥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互促互进。
碳汇经济「添绿增金」。射阳拥有成片林面积 60 多万亩,海域面积 5130 平方公里、109.7 万亩滩涂,碳汇总量约 910 万吨。依托沿海双碳产业发展基地,深挖碳汇潜力,探索碳汇交易,办理全省首单「碳配额险」450 万元,签订 2000 万元的碳期权交易意向。深化与省林科院合作,优选盐碱地适生树种 124 种,着力扩大绿量、提高绿质,到「十四五」末建成碳汇林基地 5 万亩,年碳汇交易 4000 万元以上。
射阳大米「借绿生金」。好生态滋养出「射阳大米」,先后获得国家区域公用品牌 100 强、江苏省农产品十大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达 245 亿元。牵头成立盐城市大米产业发展促进会,联动全市优质资源共建大米区域公用品牌,一体化推进水稻优种培育、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绿色技术应用。推动「射阳大米」与「盐之有味」区域公共品牌双向赋能,实现「好米卖好价」,为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产业支撑。
全域旅游「守绿换金」。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放大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县、绿色生态旅游名县效应,擦亮「射阳大米」「黄沙港渔港」两个金字招牌,激活「亲子」「康养」两大特色元素。精心打造射阳河生态景观风光带、日月岛康养旅游度假区、环海湿地旅游度假区「一带两区」,有机串联安徒生童话乐园和桑乐田园、鹤乡菊海等乡村生态旅游景区,构建蓝绿交汇、主客共享的生态经济新模式,让「有爱射阳、沐光向海」城市名片更加靓丽。
(作者系中共射阳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霍宏光
作者 吴冈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