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中西部区域投资环境瓶颈及突破口

作者
【摘要】基于我国经济发展特点,总体战略是“加速发展”和“均衡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行为和抉择是否合理,能否通过投资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一般都是要以投资效益的好坏来进行分析和评价的。
【关键词】比较优势 区位发展 区域投资环境
一、对区域投资的理解
一般意义上的区域投资是指以发展生产力,经济区域物质环境作为载体,以获得投资效益为主要目的,进而投入资金的过程和行为,它是对现实和历史的改造过程,是区域经济和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杠杆标准。
二、对于中西部现状的浅析
一直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主要是以协调沿海与内地的关系为主要路线。如果是按照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或是梯度理论区分,都将全国区域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序列地带。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投资主要着力于发展符合区域特点的相对优势产业,以获得相应的投资级差收益。在我国,由于本身的地域特点,东中西部的区域的经济差异一直比较明显。
(一)区位和自然资源的劣势。区位环境的优劣程度是对是否吸引投资者的主要制约因素,也成为了中西部区域长期处于贫困状况的重要原因。与东部区域相比,我国的中西部区域多为丘陵和高原地带,且是内陆,不像东部港口城市,区域上具有比较明显的区位劣势,使之在发展国内、国际交通上不太容易,很制约与各国建立密切的商业流通关系。此外,更是由于自然环境和历史遗留的原因,中西部区域有很大一部分地域都是处于劣势的自然生态带中,甚至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态破坏、森林土地退化等问题。
(二)人为因素、知识接受程度、信息获得度等资源和基础设施上的劣势。虽然,中西部区域人口在总量上较多,约为全国总人口的2/3,而且成本低廉,但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工资水平、个人发展前程、技术熟练程度等都远远赶不上东部区域,因此往往造成比较严重的人才流失,人力资源劣势也是拉大东西部差距的原因之一。其次,东部的信息资源的拥有量具有绝对劣势,基础设施更是如此,在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上,东部区域都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比例,中西部区域的发展落后也是显然易见的。
(三)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政策和技术科技创新方面的劣势。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就在东部区域相继设置了深圳等几个重点经济特别区和上海等沿海开放城市,并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在税收、审批权等方面,这一措举有效地促进了东部经济产业的发展。而中西部区域则在这方面缺少相应的福利,也使得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相对沿海地区明显显得较低。
三、解决中西部发展的突破口
在处理东、中、西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地位上,首先应正确处理好这三大地带的综合关系,不仅是在地域关联上,也应在各种产业发展中。要做到既能继续保持东部地区的快速发展,也能积极发掘中、西部地带的潜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其次,应针对不同的区域特性进行相应的区域发展战略定位,实施既统一又有区别的区域发展政策理论,协调对三大经济地带的区域发展,从而保证在坚持梯度推移的基本思想中进行推进跨越式的发展。
(一)加强区域内部自身的建设。中西部区域要在交通、邮电、通讯、供水、供电和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加强,充分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的时代机遇;注重信息资源利用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金融服务,构建良好的经济运行平台,制定合理的招商引资优惠措施和政策向导,充分改善自身所在的投资环境情况,增强中、西部市场对各种内外投资的吸引力力度,使投资总量能有所提升,此外,自身的对外开放水平程度和各级政府的行政效率也是需要加强提高的重点,严格注重资金引进上的质量,提高自身对引进资金的综合利用能力。
(二)改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发展区域经济的一个基础平台,中西两部区域要将开发和利用本区域环境资源和加强对生态自然环境的保护修复作为协调发展策略实施。正确认识自身投资环境的竞争力特点,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立足于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来开发利用本地各项自然资源,如水资源、矿藏资源、土地资源等,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相结合起来。与此同时鼓励深入开展植树造林种草等活动,来提高绿色植被的覆盖率,设置好生态屏障,只有给投资者一个舒适并能可持续发展的投资环境,才能足够吸引到投资者行动。
(三)注重人力资本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创新产出。本文上述已经提到中西部区域有着充足的劳动力,但要能充分发挥劳动力数量众多、成本低廉的人力资源优势才是提高经济水平的关键,因此,本文认为要切实注重人力资本建设,加大人力资本教育的投入力度。
(四)重视区域分工,发挥区域优势,培育特色产业。东部和中西部区域之间,以及中西部各区域内部之间,都应该积极开展相关合作,实现各种信息资源的共享,中西部地区对发展好的东部地区可以进行经验借鉴,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或是民族产业,在区域分工中促进和东部地区经济的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前进。
(五)发挥政府的政策作用。政府作为国家的宏觀把握者,应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譬如各种优先政策制度的促进或立法手段的规范等,以此来鼓励各类投资者对中西部的投资,或是引导部分东部饱和产业的转移,最终达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高镇刚,高面厚.西部大开发之路——新亚欧大陆桥发展战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寿嘉华.国土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3]傅桃生.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考[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
[4]王一鸣.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罗曼(1987-),女,湖北人,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10级区域经济研究生,研究方向:商贸与市场研究。
(责任编辑:陈岑)
作者 罗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