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专户对宏观调控政策实施及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分析

【摘要】近年来,财政专户数量不断扩大,资金规模急剧增长,财政资金体外循环严重,对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实施及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日益显着。本文通过分析财政专户对宏观调控政策实施、国库收支及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提出相关措施、建议。
【关键词】财政专户 影响 分析
近年来,随着地方财力的增长,财政部门设立了用途不一、种类繁多的财政专户,财政专户资金规模逐渐增大,财政资金体外循环严重,既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实施和国库单一账户改革,也容易引发商业银行间的不良竞争。
一、造成的影响
(一)对国家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形成干扰
国库库存资金是一种动态货币,它的变动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大规模的财政资金游离于国库外,分散在银行的财政专户,变相地增加了人民银行向社会投放的基础货币。同时,财政专户资金的支出规模和使用范围与国库库存资金的支出规模和使用范围相比随意性较强,对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通过调查发现,国库库存资金年内呈现上行移动的倒「U」形波动趋势,在三季度达到峰顶,年底财政部门向专户集中拨款,导致库存骤然下降。「财政库款随机变化」是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一个重要外生因素,国库现金流的异常波动,增加了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
(二)增加了政府预算执行的监督难度
财政专户资金长期、大量存在商业银行,脱离了国库的监管范围,不符合国库单一账户的要求。国库资金通过拨付转入商业银行财政专户沉淀,再依据财政资金调拨凭证不定时逐笔流向各用款单位或劳务供应商,资金停留时间长,金额大,形成了商业银行「第二国库」,造成了国库资金的体外循环。
(三)阻碍了国库单一账户的改革
国库单一账户要求所有的财政收入都要直接纳入人民银行国库单一账户,所有的财政支出只能在实际支付行为发生时,才从国库库存账户拨付出来。但目前财政专户资金大量存放在商业银行、信用社,游离于国库之外,导致这部分财政资金在收支上都无法做到国库集中管理,不利于国库单一账户改革的稳步推进。
(四)巨额财政专户存款容易引发商业银行间的不良竞争
财政存款具有金额大、稳定性强、成本较低的特性,因此成为各个商业银行关注的重点。各商业银行从经营利益出发,使用提高利率等方式,抢开各类财政专户,以此达到沉淀账户资金,完成存款任务的目的。这种做法既增加了银行的经营成本,又易引起银行间的无序竞争。
二、措施建议
(一)严格财政专户的管理
一是加强对财政专户的开户管理。在开立财政资金专户时,首先要由国库部门先行审核,再由会计部门审批开户,对增设的财政资金专用账户严格审核,凡不符合开户条件的专户,一律不予核准,对属同一性质或相似性质的财政资金不再开设专户,形成内部管理合力,进一步规范财政专户的审核、审批程序;二是集中清理财政专户。建议财政部门和人民银行联合,对财政资金专户进行一次彻底清理、归并或撤销。
(二)加强对财政专户资金的监管
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人民银行对财政专户资金的事中监督职责,加强对财政专户资金收支的监管,严格核查预算收支凭证,杜绝将非财政专户管理资金违规调入财政专户;认真审核财政专户资金拨款,建立健全财政资金跟踪机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建立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深化国库集中收付改革
逐步取消财政专户,努力实现对财政资金的统一收支、统一调度、统一管理,使人民银行能全面掌握国库现金流情况,避免国库资金通过商业银行直接注入金融市场而影响社会资金流量及资金供求状况,从而减缓国库现金运作对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冲击;同时人民银行也可以掌握完备的国库余额的信息,有助其预测与维持稳定的库底资金,为国库资金的管理发挥重要作用。
(四)尽快推进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开展
尽快开展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操作试点,为深化集中收付改革注入新的动力。建立和完善现金管理配套制度,减少国库库存波动和不可预期性,有效提高预算资金的完整性和可控性,以满足财政资金保值增值的要求,引导和促进财政专户资金主动回流国库。
参考文献
[1]李慧.《OECD 国家的国库管理及其借鉴思考》.《财经问题研究》.2002 年第 1 期.
[2]邹旭.《我国财政专户管理浅析》.《当代经济》2010 年第 15 期.
作者简介:陈艳清(1978-),女,汉族,甘肃嘉峪关人,本科学历,中级经济师职称,研究方向:国库理论与实务。
作者 陈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