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路和任务

作者作者

【摘要】我国的国有资产分为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其中非经营性资产归行政事业单位占有和使用。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的管理中存在思想上忽视、管理体系混乱等问题。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有关立法、建立科学有序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明确相关责任,提高财会等人员的专业素养等诸多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 管理体系

一、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体系建设有待健全

法律法规体系给国有资产的使用和管理提供了参考和约束,但我国的国有资产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仍不健全,相关的政策措施往往也存在滞后性,使得国有资产的配置使用不能达到最佳状态。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主要参照的是《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 35 号)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 36 号),虽然对国有资产的配置、使用以及处置都有规定,但针对的主要内容是存量资产,存量资产只是国有资产的一部分,因此管理法律体系建设还有待健全。

此外,国有资产的实时管理还有待改善。我国新出台的《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是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重大突破,但其数据的申报需要层层上报审批,这种滞后性使得国有资产的管理未能及时反映现存问题,造成国有资产利用效率偏低。

(二)思想认知有待提高

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重钱轻物,未对实物资产进行现代化的有效管理。认知上的缺陷导致国有资产管理普遍存在国有资产闲置、浪费和流失的问题,思想上的麻痹出现管理和使用上的漏洞。

(三)规章制度亟待完善

在不少的行政事业单位里存在着重业务轻管理的问题,资产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体现在账、卡、物等的核算制度、资产的调出、调入制度等的形式化,这些都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处于无序的混乱状态。

(四)产权改革势在必行

产权不清晰必然导致管理上的混乱,这也是影响国有资产使用效率的重要因素。顾名思义,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也是归国家所有,这就意味着任何人都不得私自占有和使用国有资产,但现实中常出现与之不符的情形。有的行政事业单位无偿地将国有资产划拨给集体使用,并不缴纳资产租赁费,更有甚者利用自身的职务便利从中谋取不正当利益;有的单位则以为职工发放福利等为幌子变相瓜分国有资产。总之,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路和任务

(一)法律保障与时俱进,为管理工作提供法律支撑

我国的经济形势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提高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法律保障是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必要基础,因此有关的立法部门一定要加强国有资产立法的创新,争取为国有资产管理的各项内容提供据以参考的法律依据。

(二)重视资产管理工作,落实国有资产管理责任人

国有资产的立法要与时俱进,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尤其是资产管理部门的思想也要与时俱进。只有从思想上重视国有资产管理的各项工作,才有可能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落到实处地管理好国有资产。在这一方面,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强化有关负责人的责任意识,以资产管理的责任机制来规范化国有资产管理的各项工作。各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自身单位的人力资源状况,建立起一个相对高效、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责任体系。此外,各单位要明确内部分工,确保财务管理人员和资产管理人员明确自身的责任,这样才能将资产管理的工作落实好。

(三)完善管理制度建设,实现资产处置的规范化

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国有资产的管理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而且要从制度建设上加以规范化。国有资产的制度建设要从基础工作着手,如各单位的国有资产的购置、验收,再到使用、转让、报废等一系列工作都要逐步制度化和规范化。要完善固定资产的明细账和固定资产的卡片,以一物一卡的形式来及时记录固定资产的现状,减少账实不符的问题。

除了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建设外,各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当规范国有资产的处置行为。按照《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国有资产的投资、收益和处理以及资产重组等诸多工作都要遵循固定的步骤,以有效预防财政风险。

(四)加强资产动态管理,确保资产信息完整实效

国有资产管理要注重实效性,加强对资产的动态管理。在国有资产出现变动后,有关部门要及时进行记录和账目修改,并实时监督国有资产的使用动态。行政事业单位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政府文件等获取最新的政策信息,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和现代化办公结合起来。要及时收集和处理国有资产的各项数据,并加以科学分析,及时纠正国有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错误,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

(五)重视资产清查工作,提高资产监督管理水平

国有资产的清查工作对于反应一个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状况,如资产结构、数量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国有资产的清查工作可以用重点抽查、离任核查等方式来进行。重点抽查主要针对的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某些重点部门,要求是账、卡、实物相符合。离任核查则是在领导或是资产管理人员离任时核查国有资产并做好资产的移交和监督工作。负责管理国有资产的人员要定期盘点企业的各项资产,做到账实相符。

此外,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者和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素养也影响着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资产管理者和财务会计人员不仅要加强平常业务的学习,也要注重自身资产管理知识的运用能力的提升。各单位的资产管理者财务会计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爱国心,用自身的努力工作来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结语

总之,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旨在充分利用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以更低的行政成本来进行现代化、科学化的国有资产管理,这是我们建设节约型社会、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只要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努力构建设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李俊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09(15).

(编辑:刘影)


作者 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