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探讨

作者作者

  【摘要】文章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内容,剖析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管理 优化策略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概述
  (一)行政事业单位及其国有资产界定
  一般意义上的行政事业单位是指中央和地方各行政事业单位(包括党政机关等)、各类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即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公共)财产,是指由中央和地方各行政事业单位(包括党政机关等)、各类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附属营业单位等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表现形式和来源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其表现形式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其它资产等。来源途径主要有如下几条:第一条途径,国家调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第二条途径,行政事业单位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第三条途径,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
  (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内涵
  在以上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概念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内涵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和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规章制度;第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国有资产;第三,确保国有资产管理的安全有效;第四,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对以上四个方面进行执行与管理就叫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特点与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一种经济资源、如依据法律取得的、国家资金投入的、国家征用、罚收的、国家继承的、国有资产收益形成的、接受馈赠的等,能够用货币来计量。总的来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形成以财政拨款为主、无自我补偿机制、范围不断调整、种类不断增多、固定资产比重大、福利功能强的特点。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一般应当遵循以下原则: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主要通过资产配置环节、收入管理环节、统计报告环节等积极探索采用实物费用定额编制相关经费预算;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
  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
  为了加强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内容进行明确的界定。从目前来看虽然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内容方面存在一些区别,但是大致的管理内容包括七个方面。具体来说,包括配置审批、完善配置标准、调剂使用审批、有偿使用审批、处置审批与收入管理、清产核资实施与统计报告编制、境外资产与无形资产以及涉密资产管理,监督检查等。其内容体系可以清楚地表达如下图1。
  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配置随意,使用效益不高
  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资产使用效率不高,如一些单位存在的资产的闲置和重复购买等造成资产使用率不高。
  (二)资产处置价格有失公允
  资产处置是需要进行评估的,但是有的单位在资产处置中没有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评估,如未按市场原则进行公开的资产评估,一些单位因为制度建设滞后,在资产评估过程中缺少监管,自行聘请按照委托单位的意愿进行国有资产的处置评估,从而导致资产处置价格存在较多的不合理性,进而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岗位职责不明确或流动性大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岗位人员变动频繁也是导致国有资产管理难度增大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财务人员和单位领导的变动,国有资产移交手续不全。另外,某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机构设置方面设置的下属科室比较多,但是各岗位职责不太清晰,一些单位从账到物都由同一人操作,缺乏监督制约机制,对国有财产实物形态的有效管理和监督不足,造成了国有资产失去监督而流失。
  (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脱节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部门在履行产权登记、资产处置审批、清产核资等工作环节当中,只注重资产的购进,对资产管理重视不够,导致国有资产管理一系列的问题产生。而且缺少风险防御措施,没有很好地将风险管理的意识渗透到国有资产管理各个环节和各级管理层面。
  五、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是体制不顺,多头管理。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行的是多部门管理,涉及的机构很多,而且没有形成专门的管理体系和管理体制,管理职能的肢解直接导致资产管理各环节的脱节。应该说,体制不顺已成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问题形成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二是制度缺失,方法落后。当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重视国有资产的配置,但是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却比较疏忽。如在资产配置环节中,资产配置标准不够细化;在资产使用环节,缺少对资产使用的效率监督,有些单位无任何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也未建立固定资产卡片,没有努力去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在资产处置环节,缺少必要的监督手段和方法。另一方面,大部分单位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动态管理没有实时启动,缺少国有资产管理的信息系统平台。
  三是重视不够,基础薄弱。现在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十分重要,但是长期以来,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国有资产管理不够重视,管理上的不重视直接导致了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管理不严谨事情发生。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資产收益支出混乱;二是资产产权管理混乱;三是资产产权转移严重。
  六、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策略
  (一)严格遵守有关财经法规,牢固树立依法管理的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严格遵守并规范执行国家有关的财经法规。树立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理念。固定资产的购置应坚决执行政府采购制度,树立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的理念。明确落实资产的管理责任,增强并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
  (二)制定资产的配置标准,做到科学合理
  有必要尽快制订出行政事业单位公用设施的配置标准,包括办公用房面积标准、装修标准、维修标准,办公用车的排量、品质、金额标准,办公桌椅的规格、大小、金额标准,电器特别是计算机品质、规格标准,尽量使各单位资产配置和职能相一致,做到勤俭节约、科学合理。
  (三)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效结合的机制,实行绩效管理
  建立资产预算制度,彻底改变资产配置和处置的盲目性,增强各单位资产购置、处置的计划性,是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内在要求,是细化部门预算的直接依据,也是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的重要手段。制定科学的资产预算,摸清使用单位需要购置什么资产、如何配置增量资产和处置存量资产;通过建立国有资产的评价机制,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情况的评价结果,作为安排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参考依据,对资产实行绩效管理。
  (四)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加大监管力度
  注重资产的基础管理,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特点,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的长效机制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已成为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资产管理的当务之急。另外,把“会计成本”的概念引入到行政事业单位,监督各单位注重行政成本,并结合预算、决算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全过程进行监管,坚持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逐步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如下制度,第一,国有资产的权限管理制度;第二,国有资产内部调拨制度;第三,国有资产采购与储备管理制度;第四,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五)加快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行国有资产动态管理
  树立依靠信息化提升资产管理水平的理念。实现资产管理业务的规范化、流程化、网络化。建立“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三级资产管理平台,建立资产管理动态数据库和资产预警信息系统,从资产的配置环节入手,并强化对资产使用和处置进行监管,全过程控制好国有资产的配置和使用以及处置,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参考文献
  [1] 李俊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09(15):36-37.
  [2] 李忠信,吉发.国有资产管理新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3] 魏杰.国有资产管理教程[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许康平(1966-),男,壮族,广西天等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公共管理学、高等职业教育和行动学习方面的研究。
  (责任编辑:陈岑)


作者 许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