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学中融合德育因素

摘 要:新课改要求,学校教育作为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的影响因素,应当注重有目的地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等多方面全面发展。其中,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方向性的保证。在教育内容与形式多样化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恰当地引导学生的思想品德观,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思想品德;德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5-0219-01
1 将德育因素融合在语文教材教学过程中
初中语文教材内容都是教材编写人员根据课程目标和课程计划的要求,在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程度进行恰当的分析后,制订的符合初中学生心理发展和文化素养需要的教学指导内容。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皆美,在体现着我国文化底蕴深厚的同时,也蕴含着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来发展和传递的精神支柱力量,是学生学习文化、感受文化的引导方向。「文因道存,道因文显」。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大都是通过言语表达、言语感受、言语发挥进行的,即语文教学课堂就是言语与思想相结合,并实现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课堂。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实施德育的途径也最为直接、最为简易。在语文教学的内容中,通过课程教材,不难发现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地方。比如在《我的老师》这节课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结构,了解文化背景,认识作者及其主要作品等基础语文教学内容的同时,细致地对课文中人物的思想和品质进行分析,并将具有积极影响作用的品质加以言语的评论与赞赏,为同学树立榜样意识,引导同学确立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人生观,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品格,在思想上得到升华。
2 将德育因素融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组织语言、运用句式能力教学方法,更是学生表达思想,传递自我认知的重要途径。在学生撰写作文时,不仅要合理各种文化句式的组合,还要调用脑中所学过、了解过的各类文化知识,从不同的角度,使用多种方法,来充分、具体、鲜明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一个学生作出文章的好坏,与这个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有着直接的关系。思想浅薄的人,难以写出具有内涵,发人深省的文章;而思想觉悟高的人,作文时阐述自己的观点向来是面面俱到,有理有据,引经据典也恰当,文章所表达的内容也具体、深刻。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首先要从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抓起,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八荣八耻是非观,拥有正确、正直的思想觉悟和辩证分析能力,也就是说,从德育的角度入手,提升学生的作文涵养。在作文与思想认识方面,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思想认识是文章的质料,有质料是首要的,没有质料,如何能写?」,因此,在培养学生写作方面,教师的任务就是增添学生作文的「质料」,即思想教育因素。比如,在指导学生写与端午节相关的作文时,学生自由发挥命题,可以写端午的情景,端午的由来,端午的家庭活动,然而,在这些方面中,其实处处渗透着生活和文化中的联系,进行德育培养。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是吃粽子,赛龙舟的节日,但同时,端午节也是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通过端午节,了解屈原的行为、屈原的着作、屈原的爱国精神,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也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观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道德品质的树立进行了影响。除此之外,在包粽子、赛龙舟等过程中也体现了包粽子这项家庭活动的艰难与快乐以及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团结等因素,从多方面都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思想品德认识产生了影响。
3 将德育因素融合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中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的这句话恰当地阐述了教师言传与身教之间的联系,与教师行为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其目的就是要求教师在言行举止,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方面为学生做出典范,引导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为学生好的习惯的塑造提供了基础保障。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和行为规范的引导者,若教师的举止不当,思想偏激,即使再怎么严厉地要求学生,也不能在学生间建立威信,起到作用,反而其不恰当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直接影响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做到自身的严格要求,养生良好的习惯,再用自身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和要求学生,引导学生思想品德积极健康地发展。
4 总结
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有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建立认知和理解能力的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恰当地融合思想品德教育因素,能够帮助学生在理解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思想品德认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吴连花.智商与情商共舞德育与智育共进——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之我见[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4:(1):12.
[2]张荣贵.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视域下的德育渗透研究——基于初中语文必修(一)编写体例分析[J].新语文学习·教师,2011:(4):72-74.
作者 王瑞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