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层监督赋能 高质量护航乡村振兴「赶考路」

作者
作者
张晓斌(左)在申果庄乡了解村集体产业运行管护情况。

越西县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当前发展重点从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工作对象、工作目标和工作标准均有变化,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纪检监察机关须以基层监督为抓手,牢牢扛稳政治责任,以铁的纪律护航乡村振兴,确保纪检监督工作与党的既定目标同频共振,朝着「建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示范区」稳步前行。

瞄准重点领域,确保基层监督靶向发力

紧盯「四个不摘」政策落实,建立长效机制。五年过渡期内,纪检监察机关要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纳入政治监督重要内容,对乡镇和部门贯彻落实重大决策部署情况开展跟进监督、精准监督。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乡村振兴领导体制,确保责任明晰、执行有力。

紧盯乡村两级用权,加大监督检查。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就在基层,纪检监察机关要围绕基层权力运行开展精准监督,聚焦教育医疗、就业创业、养老社保等重点领域,以「一卡通」成效巩固、「三资」提级监督、村务公开等工作为抓手强化监督检查。督促做好跟踪监测,把监督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心窝里。

紧盯项目资金走向,强化重点项目资金的监管。乡村振兴全面铺开后,基层实施的项目资金将越来越多,极易产生腐败问题。纪检监察机关要紧盯乡村振兴涉及的重点领域、关键岗位、重要环节,紧盯资金安排、项目落地、审批验收等重要环节,开展分层次、全过程监督,严肃查处以权谋私、优亲厚友、虚报冒领等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为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保驾护航。

破除短板制约,激活基层监督「末梢神经」

延伸监督触角。基层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基层监督力量,但在调研中发现,「不敢督」「不会督」「不想督」的情况依然存在。纪检监察机关要突出问题导向,围绕解决好基层监督「谁来管」「管什么」「怎样管」的问题,在健全小微权力运行上下功夫,在建立清廉善治的农村政治生态上求长效。结合基层实际梳理《村级小微权力监督清单》,为村监委划出监督重点,推动健全村务公开机制。

创新基层监督办法。推动建立健全数字监督新方式,运行「全生命周期」工程项目监管平台,实现全流程在线监管,把乡村振兴工程项目纳入平台全流程监管,坚决杜绝「体外运行」。同时,持续巩固拓展「一卡通」治理成效,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提升基层监督水平。健全制度办法,选优配强乡村两级监督力量,建立稳定、高素质的监督队伍。定期开展监督业务培训,乡纪委处理信访件和问题线索涉及到本村的,村监委应派员全程参与,在实践中提升村级监督员能力素质。要积极发掘基层纪检监察系统的先进典型,引导全县纪检监察干部学典型、当先进,推动基层监督高质量运行。

坚持自我革新,锻造新时代纪检监察铁军

提高政治定力。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重要论述,看清乡村振兴中腐败问题的政治本质、政治危害,结合实际找准纪检监察工作重点,以更加坚强有力的政治监督、更加求真务实的行动举措、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确保乡村振兴的各项决策部署有效落实。

提升业务水平。坚持用两条腿走路,既要学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方面的业务知识,也要延伸学习专项监督主责主业方面的知识。以全员培训、跟岗学习等形式,为纪检监察干部开设学习「加油站」,通过业务骨干主讲、干部领学、研讨交流等方式,及时解读学习上级有关会议精神、决策部署、制度法规等内容,锤炼过硬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提级日常监管。围绕工作纪律、工作作风、工作成效开展日常监督,制定出台相关管理办法。严格管控执纪执法行为,严明办案、保密纪律,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和随机抽查,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堵塞漏洞、改正问题。

提升履职能力。一体推进纪检监察干部「学、训、练、战」培养模式,变「单兵作战」为「兵团作战」,探索构建纵向指挥有力、横向协作紧密的「一盘棋」监督执纪工作格局。采取「以案代训」「跟班轮训」等形式,分批次抽调乡镇纪检干部参与县纪委案件审查调查工作,确保「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着力解决干部办案业务不精、效率不高、程序不规范等问题。

(作者系越西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


作者 张晓斌